未读其书,先闻其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一句话已经是家喻户晓。在作者苏杰看来,产品经理不是一个职业,而是指一类人。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 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你就是产品经理。
大部分人都不会去从事产品经理这一职业,但是我们可以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在书中有提到很多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利用。
技术人员与产品经理的思维有所区别。技术人员的思考方式是分解,遇到一个问题时,把这个问题拆解成很多个小问题,然后一个一个解决,是总-分式的思考方式;而产品经理遇到问题时,会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用户到底有什么需求,然后再把需求拆成几个问题来解决,是分-总-分式的思考方式。对比来看,技术人员是按部就班,指哪打哪;产品经理要追根溯源,找出最根本的需求。哈佛大学营销教授 Thedore Levitt 教导他的学生说:人们不是想买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钻头,而是想要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洞!(People don't want to buy a quarter-inch drill. They want a quarter-inch hole!)发现用户想要的四分之一英寸的洞就是产品经理的工作。
在发现需求之后,产品经理有几种满足需求的方法:改变现状、降低理想和转移需求。改变现状是最笨的方法,直接开发一个产品来满足需求;降低理想则是通过打预防针或者是和更糟糕的情况来比较,降低人们的预期,但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转移需求引导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需求上,让人们关注别的更强烈的需求。在生活中除了改变现状,我们可以更多地想想能不能用后两种方式来满足需求,多多尝试用巧力。
在产品经理眼中,万物皆产品。产品经理的职业病是把凡事都当作产品,分析一下其逻辑。产品经理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细节背后的原因。比如玩qq农场的时候,每个人拥有的土地上限是怎么设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置;界面里的某一个按钮为什么是在这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在苏杰看来,产品经理应该是通才,要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因此,产品经理既要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方方面面,又要热爱学习,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因为人人都可以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万物皆产品,用产品思维,把自己的人生做成自己最得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