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版权纠纷而改版的《中国新歌声》终于开播了,如今已经是第三期,但似乎声量还没起来。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节目制作的问题,更名的确对外部宣传造成了很多困难。
好了,回到重点,今天要说的主要两点:
1. 为什么不看画面更好听?
2. 选手类型难突破
——1——
(以下将《中国新歌声》统一称为“好声音”)
第一期是跟朋友一起看的电视直播,我心中的全场最佳是杨博的《十万毫升泪水》,第二天回去找出音频版再听了一遍,发现更好听了!
一聊,发现好朋友也有同感,然后我就在好奇:
为什么“好声音”总是不看画面更好听,而我却觉得《我是歌手》看节目比单纯听音频好听?
想起曾经在《我是歌手》的评论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节目中通过画面表达“唱得好”。
在《我歌》中,除了歌曲本身,主要是三个角度来表现“唱得好”,1. 唱之前,彩排阶段各个选手的紧张程度;2.歌唱中间,在场观众陶醉的反应; 3,唱之后,专业影评人的夸奖。
虽然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的审美,但是对于音乐这种主观性太强的东西,仍然是需要对观众进行诱导的。所以在演唱期间的画面特别重要,现场舞美、灯光;演唱者的陶醉程度;现场听众的反应,这都影响了观众对于这首歌的判断。
反观《新歌声》,在演唱期间,电视观众对于歌曲的体验是破碎的:歌曲中间穿插了过多比例的导师反应。
本来导师的反应跟《我歌》中现场听众反应作用是相似的,可以通过导师的肯定和惊喜,以及时候导师的争抢来体现选手“唱得好”。
但是因为要制造“冲还是不冲”的悬念,导师的反应并不是直接的肯定,更多是含糊不清的纠结。而且因为需要体现这种纠结情绪,导师镜头时长也会增加。
这就使得观众对歌曲本身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更关注于“他是几星学员”而不是“他唱得好不好”。
这样的区别,也是《我歌》跟“新歌声“节目本质定位的差异。
《我歌》是“音乐真人秀”,“好声音”则更像是“音乐选秀“。其中的差异就在《我歌》的选手都是已经成名歌手,而“新声音”都是观众不认识的“素人”,“好声音”需要将更多的聚光灯放在选手本身,去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未来准明星,不然很容易出现“歌红人不红”的状况。而“造星”本身也是这个节目最肥大的长尾效应,甚至可以说是最终目的。
音乐性的一点点牺牲不足挂齿。
(虽然我自己本身更喜欢真人秀类型,但想明白了节目定位之后,下次看新歌声的时候还是多注重下选秀模式)
——2——
这一期看好声音,我猜选手最终星数的准确率高达70%。看选手VCR的时候已经可以大概猜出他是哪个类型,加上开嗓唱几句,基本就可以判断是否具有走到最后的潜力了。
因为这么多期下来,可以发现选手的类型基本就以下四种:
一、 青春洋溢小鲜肉,一般外形还不错,热爱音乐;
二、 越挫越勇苦情派,喜欢音乐多年没有肯定,来这里证明自己,一般是驻场歌手,热爱音乐;
三、少数名族单纯朴素,背负着家族期望,一般爸爸妈妈会穿着特色服装来现场,热爱音乐;
四、异国友人被这个大舞台吸引,不远万里前来,热爱音乐;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选手VCR介绍里,你没有明显感觉到是属于哪一类的,恭喜你,他就是真的唱得好的选手。
(我就是这么在杨博唱歌之前预测他肯定是实力派的科科,特别是看见他还有个乐队,就是他了!)
做节目需要故事,一个选手身上至少要有一些标签才能讲故事,所以如果这个选手身上什么标签都没有,那就是他真的唱得好。当然即使在这个舞台上走到最后也不代表什么,最终一个学员成名与否还是要看他本身的可塑造性。“有特点”是远远排在“唱得好”前面的。
但是这种很明显的标签,挺让我觉得无趣的,多了之后根本记不住谁是谁。特别是少数名族和外国友人,基本都知道是什么路数了。说真的,现在这个类型,不容易火了。
还能有什么类型呢?
我现在自己觉得方言系或许是可以尝试的方向。像第三集里的潮汕女孩,在小苹果中间加了段潮汕话Rap,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四川话版本的《双节棍》。
虽然这种风格其实都很难走到最后,但贪的就是新鲜感和有趣。
私以为这种昙花一现非常有意义的。我一直都很欣赏台湾对方言的高保留程度,金曲奖还特别设有台语和客语奖项,今年的年度最佳歌曲还爆冷给了极其小众的母语歌。
而中国乐坛里面,除了粤语之外,鲜有方言的踪影。但其实很多方言都非常具有魅力,潮汕话也属于闽南语系中的一种,闽南语其实很适合唱歌的,之前听苏打绿的《无眠》觉得很好听,国语版本反而有些逊色了。四川重庆话自带喜感,之前认识玩说唱的朋友,其实很多圈里重庆话的rapper都非常棒。
创作方言歌曲,最重要的是发掘每种语言本身的韵律美感。作为一个客家人,在当地电视台看过不少客家歌曲选秀或者是客家歌曲mv,但是老实说,一点都不好听。因为这些歌曲基本上就是把一首歌从普通话翻译成客家话,有些甚至连韵都不押,完全体现不出客家话本身魅力。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方言歌曲作品出现。
——3——
其他零零碎碎的观后感:
舞台蛮好看的
在开播之前有帖子说节目logo跟之前比太丑了,是很丑,但是也没办法,临时换所有节目包装,要赶在暑期档播出,应该没什么功夫精雕细琢了。不过看了节目之后发现舞台设计比想象中好看,用“冲下来”代替了“转身”,导师轨道的光带还会延伸到歌手脚底的舞台,挺好看的,期待之后PK舞台的设计。
法兰琳卡太赚了
法兰琳卡也太赚了吧!logo摆在一个那么显眼的位置,只要从右边切中景就一定会看见,而且还是发光字那么明显!虽然其他软性植入很少,只是知道个牌子,不知道它特点和卖点。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国产化妆品品牌,只是做曝光已经足够了。
(我男友一直问法兰琳卡是什么,是胶水吗?那个瓶子好像胶水哈哈哈哈哈
主持人是什么鬼?
主持人伊一和李咏都超级奇怪,虽然说主持人在这个节目里面作用不大,之前华少出名也完全是靠自己给自己加戏。但是伊一跟李咏还是有很强的违和感,看见伊一是在哈林生日祝福那段,感觉气场弱了,不太能镇住场。而李咏更奇怪,不在现场,完全沦为口播机器了。
感觉最近伊一跟沈梦辰都挺多机会的,特别沈梦辰被各种力捧,当家花旦的节奏。我突然想到《我歌》的外场主持人赵子靓,她也是挺奇葩的,那么火的节目这么好的平台,存在感竟然莫名得低。所以说有时候也是真的要看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