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未真正谈过恋爱的人,在这谈论爱情,已经是一种大言不惭,谈论所谓的爱情观更是“岂有此理”。我想说,我是在猝不及防中发现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是有所转变的,一切都不是在我主观可控的范围里。
一、现实打败了天真
高中和大学,曾一直暗恋过一个人七年,从见他的第一面起,到来到了他的城市终,这中间在懵懵懂懂中表白过一次,这是高考的那年夏天的凌晨,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了对方,我真的是在自说自话的告知对方,只是想把压抑这三年的情愫告诉他,别无他求,结果换回来了一句“额”和一串的冠冕堂皇的鼓励。这一晚我辗转反侧,换回来的是对“额”这个字的深恶痛绝。这也让过于傻白甜的我,领悟到你以为的喜欢在别人那里也许不值一文,不要太过天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真的是用现实打了脸。虽然可能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过于偏颇,但我自此确实是更新的自己的爱情观系统。
整个大学四年,虽不至于沉浸在我个人所谓的失恋中,但亦是深深的自卑,用自己的自卑形成一道屏障,不过于幻想,也不相信暧昧,更是不能发觉暧昧。当另一个人对我过于热情的时候,我虽然能感知一点,但我不知怎么回应,该怎么表现才能知道和确认对方的情愫,一般都是在这样的试探中,对方被我过于冷漠的态度击退。这也只是我事后诸葛亮,当时的我并没有这样的觉悟,我一直以为只有明确说出来才算是吧,靠猜测从来不是我的长项啊!这四年的处于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论知识,从来是用来指导好友,从未用在自己身上。仍然天真的以为,如果是真正的喜欢,即使当初一直在搞暧昧,那这暧昧终将会被打破的,但我从不知道该如何做到——这就是大学四年的我和我的爱情观。
大学毕业之后,是从南方的一座城市来到北京,来到他的城市,仍然幻想着可以再见到他,当他看到变美好的我,是不是会转变想法呢,事实证明我太过单纯和愚蠢了。
研究生期间,遇到了一个恋爱高手室友,挑出我曾经范的错误,她告诉我,男女之间是不能直接表白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太天真的幻想;男人会有的喜欢,首先会带有性的欲望的。所以,我在失败中,有所进阶了。
这期间,我简直是抛弃了初中生的青涩的暗恋,直接进阶到成人该有的爱情游戏,自此也圆滑了不少,爱情之于我,貌似成了一场游戏,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因为她丰富的情史相信了她,还是对自己仅有的失败经验带来的失望,所以我觉得我是信服于她的经验分析的。所以,我不再对爱情抱有幻想,所谓的爱情观也是空白迷茫的。
二、理想败给了现实
在研一的暑假,我很开心我走出了暗恋的泥沼,因为我发现我重新喜欢上了一个师兄,这个本科师兄,是曾经见过几次,在学校有数面之缘的,但从未敢有过多的想法。当我来了北京之后,由于我们强大的本校他乡联谊机制,我们变得不再是陌生人。
后来,又在暑假的时候,由于工作有了过多的接触。起初,我们两个又在其他人的撮合中,极力辩解,但我心里是有喜欢的,但理智告诉我,不要在对方态度不明的时候陷进去。但后面的剧情发展,完全不受控,我从朦胧到讨厌,但最后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仍旧喜欢他,因为我以为他在回应,就这样陷进去了。
回到北京,自己也一直陷于这样不明结果的惴惴不安中,所以决定借着其他理由见他一面,在吃饭中,他滴水不漏,只是对我旁边的女生太过热情,我当时还解读为这是他对我的差别待遇。到我走的时候,他不去送我,后来发微信不回,我觉得莫名其妙。
回来请教室友,室友醍醐灌顶一棍子将我敲醒:“不想理你,就是不喜欢,没有其他原因”。后来又听说,他只是想找一个北京本地妹子,好吧!这硬性条件我确实达不到。我只能无语的摇头,我竟然是败在了现实上。我没有资格评判他,我竟然觉得为现实考虑的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我内心深处,我也认同了这一价值体系——爱情是会为现实让路的。
三、爱情面前,现实先行
后来也会有人时不时介绍对象,有介绍过一个学历一般,北京上班,与我年龄合适的男生,我先暂时答应了,因为从别人那学过的经验是来者不拒。但后来中间人传过来的问话是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你是不是有兄弟姐妹?我从来不为自己的父母自卑,父母一直打工挣钱养活我们四个读书,我从不以自己的出身而抱怨父母,但是当中间人问我的这一刻,我是拒绝回答的,我感觉到的是侮辱。后来当知道我不是独生子女的时候,就一句话终结了这次介绍——他想找一个是独生子女的。
当不再有爱情,只是条件的交易是多么的伤人,你挑剔我的出身,我其实还想挑剔你的学历呢,大家互相伤害啊!这一次确实是给了我一个新的认知,女人当自强,自此我竟不再幻想我的另一半,要的只是可以能握在手里的真实,自此亦是深深能体验到了“女汉子”的悲凉。我变成了现实的人,而且可能还是拜金,但我只是拜自己的,跟他人无关。
从理想主义到回到现实,也并不是那么难的,不再纯真也是易如反掌的,虽然会有一些鸡汤文告诉我们所谓的爱情应不失天真的,这是与年龄无关的。我只想说,现实面前,理想显得过于单薄,我可以在内心深处保留有一份天真,但我不再会过多幻想,而是抓住当下,在条件先行的模式下寻找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