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儿童节——模糊的回忆
其实说实话,在我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并不曾认真过过儿童节。因为家处偏远农村,小学六年,学校离家直线距离仅有100多米,坐落在一个周围有田有河的小山村。学校一共八九个老师,语文老师同时也是音乐美术老师,印象中,除了体育课,学校不曾组织过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于是乎,儿童节,学校的唯一操作就是:放假!我以为,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庆祝这个节日的,那个时候,这也算的上是一件开心得让人很期待的事!
自初中以后,这个节日跟我就没什么关系了。每天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自然无暇顾及这种“幼稚”的节日。
3.7
女生节——青春的印记
在进入大学前,我都不曾听过女生节,所以刚开始还觉得新鲜。
大学一年级,仿佛所有的重心都是在“举办活动”。从军训到参加社团,从班委竞选到学生会组织,好像每天忙来忙去的都是在搞各种活动,即使没事都必须搞出点事儿做,
第一个女生节,算是挺热闹的。周边宿舍、食堂、教学楼、操场,到处可见来自“男神”们的“表白”横幅。
各学院,还力求推陈出新,别具一格。什么表白墙啦,心愿卡啦,零食包啦,玫瑰花……就看哪个学院女生最幸福。
现在想想,也许那就是我们的青春,是少男少女的情怀!
3.8
妇女节——成熟的心态
其实从儿童到女生,对于3月8号是排斥的,原因有二:一是每个女生都是个长不大的小公主,妇女这个代名词≈老(已婚)。二来古往今来,骂人的话里面就有“三八”。于是乎,打死不愿承认自己会过三八节。
百度说:年满14周岁以上的,都称作妇女。其实我真正接纳这个称呼,并不是因为百度,而是真的在某一刻,觉得自己已然成熟,可以理性接受和看待生活,看待自己。
不得不说,其实社会对女性还是比较偏爱的,简单地说,没有汉纸节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的节日,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季节,收到一把实用的雨伞,很开心。也许成年人的世界,“需要”比“喜欢”来得更加实在。
不管是错过的儿童节,青涩的女生节,到现在的妇女节,不变的是我们成长的步伐。还是愿你我都能优雅前行,找寻那个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