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击拂:令人上头的“涮锅水”

种花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唐煎宋点”,今儿领略了宋代点茶的整套流程,顺便体验了一把“击拂”。

击拂需要用到茶筅。

茶筅,是用竹子制成,洗涤茶具的刷帚。长图片这样:

图片来着网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火了以后,点茶被网友戏称为“涮锅水”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此。



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为“七汤点茶法”:

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用沸水注茶粉,调成膏状;水温根据茶的种类有所差别,水瓶注水时瓶口高度也可影响水温。想象一下调芝麻糊、西湖藕粉的场面。

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加水继续击拂,珠玑磊落是指盏里同时存在大、小泡泡。如何击出大小泡泡很有技巧:手腕用力重茶筅用力轻,容易打出大泡泡,反之腕轻筅重易出小泡泡。

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匀速将大泡泡击成小泡泡。

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茶筅的幅度要大,速度比三汤要慢。此时茶面的颜色渐渐变白。

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茶筅依然前后击拂,但比前面的随意,此时的目的是要将茶汤“水 乳 交 融”,使表面的泡泡更细腻,颜色更白。想象一下打发奶油(大脑:手腕你累了;手腕:不我没有,我还能再战五百年)。

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第六次加水,再接再厉,把躺在盏底的顽皮茶粉宝宝搅上来,好让白色泡泡组成的乳面更厚实。此时的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形 奶 泡 机 :)

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最后一步,在盏的中上部快速击打,直到凝而不动,成“咬盏”。像极了红酒杯上的挂壁。

此时,精彩的七汤点茶法完成。



七汤点茶完成后就来到了分茶阶段。

取一公勺,茶与沫一起盛满一勺,放入杯中。

端杯品一小口,唉呀妈呀,这味儿咋这么苦咧,浓缩了茶的苦味精华吗?!还好有泡沫中和了一下。再来一口,不错不错,好像有点上头。

再看盏内汤多沫少,拿起茶筅再次击打。最后拉个花收个尾,端起杯品一口:nice啊!咖啡拉花是跟咱学的吧~



看 ̄  ̄)σ宝宝拉得“猫咪”花:

肉眼可见的大泡泡,这要真斗茶,没脸见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
    蒜咖先生555阅读 476评论 0 1
  • 南宫宋戏茶诗(其二) 作者|黄磊 盛唐始羹汤,宋徽点茗扬。(1) 东坡爱其甚,吾辈亦幸仿。(2) 唯其师有方,虽愚...
    黄磊的简书阅读 626评论 0 7
  • 两对母女一起住 左边睡老妈妈 右边睡我女儿 我睡中间 真想不到我们三 能睡觉在一起 真好幸福啊 两对母女在拉家长 ...
    碧婷阅读 638评论 4 4
  • 昨晚的妈妈拉肚子了。 这是怀孕后的第二次生病。第一次是有个晚上吃了炒米粉,不消化导致胃痛。这次是喝了不新鲜的椰汁水...
    萌章阅读 154评论 0 0
  • 小说让我迷失 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村,从小母亲和奶奶便教育我要认真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坐办公室。 从小学到高...
    一进制阅读 769评论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