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冲日”奇观再现 下次“大冲”还等多久

本周发生的火星、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现象,使火星与地球直线距离最近,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北半球的人们裸眼就可以看到这一“火星冲日”的奇观。

中国最佳的观测时间是在周三(10月14日)夜晚。

通常,每隔26个月地球就会和火星排成一条直线,形成地球在中间,一面是火星一面是太阳的直线。

之后,火星和地球再围绕太阳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行,渐行渐远。

上一次火星冲日是在2018年的7月,下一次则在2022年底。

但虽然火星冲日现象大约每2年多发生一次,但每次冲日时地球与火星的距离都不同。

据专家说,此次冲日接近大冲。而下次大冲则要等到2035年。

本次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为6200多万公里,虽然比2018年那次大冲时距离要远些(2018年为5800万公里左右),但确是2035年之前距离最接近的一次。

特别之处

但此次冲日之所以对北半球的天文摄影者来说非常特别,还因为火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更容易捕捉到较清晰的图像。

如佩奇图像所显示的那样,天文摄影师佩奇使用特殊方法处理和合成的最完美图像,清楚呈现了“火星二分”(Martian dichotomy)现象:北半球光滑的低地平原和南半球崎岖不平的地貌。就连南极由二氧化碳形成的冰盖都能看得到。

火星与地球的位置也是人们发射火星探测器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无疑,两者之间的距离越短,发射时机就越好。

今年7月,中国、美国和阿联酋都分别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

目前,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和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都在飞行途中,预计他们都将于明年2月抵达火星。

欧洲和俄罗斯本来也计划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可惜错过了最佳时机,只好等待下次2022年底地球和火星距离较接近时了。

与此同时,2003年那次的冲日,是近6万年以来火星与地球距离最接近的一次,只有5600万公里。

但2012年的冲日,两者之间的距离则超过1亿公里,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与火星和地球椭圆形轨道有关。


多年以来,地球上的人类似乎一直对火星情有独钟。人类对火星也最具想象力,其中最早之一的描述是H.G.威尔士(HG Wells)创作的《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及科学家乔凡尼·斯基亚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用望远镜锁定和研究火星时,在火星表面看到了类似沟壑的东西,他称其为“运河”。

于是,引发了人们对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种种猜测和想象。

1881年,一家名为《伦敦真理》(London Truth)的报纸刊登了一篇关于火星人入侵的科幻故事。于是, 火星人(Martians)也进入了人类词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寻找火星生命迹象,甚至想象着有朝一日能向火星移民。

从1960年代开始,各国就试图向火星发射各种探测计划,直到最近一波的火星探测器。

但随着火星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人们发现得越多,火星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就越小。

然而,火星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因为它毕竟是地球的近邻,或许未来人类真可以移民火星也未可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