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世面,吃过的苦,流过的泪,点点滴滴拼凑起来,才让人生丰盈起来,你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
县城最早的图书馆在西关老街道,如今的新馆在古郑路。我记着高中同学焦波的亲戚家在县图书馆附近,他常常在那里借书。于是我幸运的看到他从县图书馆借来的书。
图书的扉页上圆形的县图书馆印章清晰可见,我常常把书捧在手里,深深地吸上一口,翰墨书香沁人心脾。翻开书页,我就开始了与一位位名人的对话。
余华的《活着》让我明白了命运可以摧毁你的生活,但不能摧毁你活着的信念;路遥用《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人虽平凡,但是努力的人生才是不悔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告诉我为了爱可以放弃自己的心爱之物;大仲马为我讲述了《基督山伯爵》的惊险复仇故事……
阅读小说,我经历了许多一辈子可能无法经历的事情,使我对人生的感悟不再浅白如溪;阅读地理和历史书使我身临其境,了解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阅读政治经济图书,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使我更加珍惜现在学习的时光。
图书馆的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一个小县城的青年,对外面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当我怀揣着梦想,背起行囊开始西安求学之路。当我信步走进大学图书馆,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清香味,展现在眼前的是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的一本本图书。我轻轻地靠近它们,便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如饥似渴的品味每一本书。这里的藏书有上万册,有我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知识。
在图书馆我喜爱文学类图书。我最喜欢阅读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随笔》中《谈读书》一篇,我独爱王佐良先生的译本。“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欣欣然记住这段佳作,也可成为你生命里一瞬间的火花,美到极致的玄妙,倘若一天能使你识文断字,舌灿莲花,岂不美哉!
美国作家梭罗在散文集《瓦尔登湖》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的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让人回归自然,字字珠玑,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我喜欢图书馆里的静谧,让人心静如水。喜欢在翰墨书香里遨游。用钢笔在笔记本上,悄悄地记下许多值得品味的文字。图书馆伴我度过了闲暇时光,让我知晓天文地理,了解到了上下千年的历史,领略文字的无穷魅力。
我想有些文字是可以永远不腐。古人结绳记事,容易绳断字失,刻在石头上成碑文,刻在骨甲上成甲骨文,刻在青铜上成金鼎文,刻在竹子上成竹简,而刻在你、我、她的心里,则变成了永恒的光芒,穿越了千年万代。
现在我们的生活圈子变样了,闲情逸致的坐在图书馆浏览图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微信读书,有声听书,藏书馆App,得到App,樊登读书,Kindel电子阅读器……
我依然喜欢图书馆里的轻松安静阅读氛围。我时常回忆青春岁月,图书馆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教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行孝之理,培养了尊师重道的美德。我不禁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渴望着能够回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渴望着把往昔虚度的光阴都种在知识的沃土里,盼望着它能长栋梁之才。
我心中充满对图书馆的依恋之情,它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路一直延续下去。图书馆像一位博爱仁慈的母亲,她无私奉献大爱的精神,给予我更多更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图书馆是一方净土,一方心灵栖息的桃花源,是我一生永远快乐的天堂。
我的心里永远珍藏着你——图书馆!
我是思想的搬运者——石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