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前一天晚上还在为生活的琐碎焦灼不已,出走心切,收拾好行李,扛上相机,心情突然晴朗起来,心想,罢了罢了,就让我先逃离一场。
飞到哥打京那巴鲁(Kota Kinabalu)差不多凌晨1点,入住酒店后草草洗漱一番,沉沉睡去。差不多7点左右,同行的另一小伙伴一开窗,惊呼,哇!好蓝的天,赶紧起来,可不要辜负了春光。三人从床上蹦起来,一点起床气都没有。卸下厚重的冬服,换上色彩斑斓的夏装,顿时整个人轻盈起来。
旅行总是让人快乐。三个快奔三的女人瞬间少女心爆棚,一蹦一跳携手去吃早饭。走在沙巴的街头,根本没有意识到已经出了国,满大街的中文广告牌,因为这里是海外侨胞聚集地,到处能听到广东式普通话。
早饭后乘坐快艇出海上岛,到了岛上,脚底碧蓝的海水清晰可见各色各样的鱼群,三人欢呼雀跃拍照。结果接待的人一看说,你们上错岛了,你们要去的是沙比岛,这里是马奴干岛。三人一脸懵逼,但转瞬一想,将错就错,且行吧。也许还不是旅游旺季,岛上人很少,有种承包了整片海的奢侈感。听着海浪声,好像所有的烦恼都被抽走了,只剩下眼前澄澈的蓝,静谧却有力量。呆呆坐了一下午,看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各国游客,揣测他们此时的心境,于我而言,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在沙巴只是短暂地停留了2天,第三天清早,收拾好行囊,前往仙本那(Semporna),这是此行的重头戏,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从亚庇机场到斗湖机场,差不多50分钟,一下飞机,我们定的度假村有专车接送机,经过1个半小时的大巴和45分钟的快艇,终于抵达人间天堂——卡帕莱水上屋(Sipadan-Kapalai Dive Resort)。
看似折腾的行程,因为无缝链接的服务,以及一上岛,服务员递上温温的飘着椰香的湿毛巾给我们洗尘,瞬间疲惫感全无。
因为是一价全包,无需操心饮食,只要定点去餐厅报道,每天不重样的自助餐供你选择。卡帕莱本身就是潜水圣地,浮潜深潜便成了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刚上岛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说,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潜水是唯一的娱乐,会不会太无聊啊?但事实是,根本不会!海景已是美不胜收,哪有时间躲在房间看电视。
因为是水屋,四面环海,一开窗就是大海,躺在阳台的沙发上,看着大海发呆是我最喜欢的消遣。甚至当你泡澡,你也可以开窗欣赏海景。无论转身面向何处,展现在眼前的都是浩瀚壮观,美得令人窒息的西里伯斯海海景。
在卡帕莱的那几天,我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度假。从前的旅行,我总是走得很快,走马观花,像集邮一样拍下沿途风景,唯独没有停下脚步好好享受当下的时光。在卡帕莱,因为远离陆地和尘世喧嚣,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每天清晨,伴着海鸟的清脆叫声醒来,跑到沙滩看日出,还能看到驻军24小时站岗。洗漱一番后去餐厅吃饭,眼前的tiffany蓝大海早已和蓝天融为一体,微风拂在脸上,缓缓的,暖暖的,催动得身上每个细胞都灵动起来。白天就下海浮潜或者深潜,感受海底的美妙世界。傍晚就去沙滩看日落,到了晚上就躺在阳台上伴着海浪声看满天繁星,那些在书本上出现过的北斗七星以及各个星座的星象,此刻就出现在眼前。相机没能记录下的美景,全刻在脑海里了。
在这里,唯独这样的重复生活却不会让人厌倦,每天脑子里都陷入一片幸福的空白,这种空白,让人着迷。
旅行本身就已经很美好,而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是我最珍惜也最愿意记录的部分。
在岛上,遇到一个当地的深潜教练。教练出生在仙本那镇上,2003年开始定居在岛上。因为不喜欢拥挤的城市,他来到了卡帕莱,起初只是办公室文员,后来爱上深潜便一路考取潜水教练证。现在每天带游客出海深潜,有时候也会去隔壁的诗巴丹岛,偶尔还会飞去泰国教学。我羡慕他那“海上吉普赛人”式的生活,每天还有如此美景相伴,他却一点也不羡慕我住在生活便利的繁华都市。大概是选择了适合并且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人的风吹草动不足以动摇他的决定。
此行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岛上的那群boy,单纯无邪,他们是工作人员,不工作的时候就会主动下海教游客浮潜,大抵是远离尘世太久,身上保留着质朴纯真的品性,让人感觉到久违的惬意。当我将小费给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先是一惊,而后爽朗一笑道谢。因为一开始出发点就只是因为喜欢所以不求回报地去做,这突来的小费一时让他们错愕。
回沙巴转机回国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那晚我们去KFC,买单的时候遇到一对韩国情侣,也是要转机回国,身上的马币不足以支付这顿晚餐,店里又刷不了信用卡,钱包里只剩美金。我说我给你换吧,男生连声道谢,用中文问我,你是中国人吗?我铿锵有力地回答道,对呀对呀!
后来那对情侣又特意经过我们的餐桌,半鞠躬道谢。我跟同行的小伙伴说起这事,突然想起近日因为”萨德“事件两国关系极度恶化。抛开政治,其实民众也是无辜的。朋友说,咱大人不记小人过,你这是给中国人长脸了,出国在外,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形象。
如果说此行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抵是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与其说是遗憾,不如说是冲击。在卡帕莱的时候,岛上安排快艇去隔壁的马布岛参观。一上马布岛,就有成群结队的光腚小孩伸手向我们要食物。此前我们并未被告知具体行程以及岛上的状况,所以都是抱着游玩的心态上岛,空手而来。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去原著民聚居地游览了一圈,如果不说,我们都以为自己误入非洲难民区。到处是光腚跑来跑去的小孩,他们营养不良,皮肤黝黑,看到我们一行人到来,一路跟随,只为讨食物。用铁皮木块搭建起来的木屋感觉摇摇欲坠,拥挤的空间住着一家七八口人,没有床,只有用布块悬挂起来充当睡床,这一圈走下来,所有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我们不敢相信,相隔几百米的马布岛度假村附近生活着这样一群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失落人群。
后来我跟工作人员提议,以后事先给上岛参观的游客普及一下情况,这样游客可以带些食物给到这些小孩。我联系了之前住过马布岛的一个朋友,跟他聊起我的所见所闻,我说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当时我什么也没带,根本做不了什么。他说当时住在岛上的时候,几个朋友自发地举办了物资捐赠活动。因为远离大陆,这里的原著民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他们是一群没有确切身份的人群,一辈子被困在岛上。我这朋友说,当时也是因为特别受触动,回来后他有个同行伙伴还想办法利用自己的资源给这些小孩提供教育,希望他们能够走出来,拥有另一种可能性。
我并不赞同旅行一场就能改变你的人生,但我认为,旅行的确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让你见识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去尊重它。“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并不是因为以后结婚生娃身不由己。此行我遇到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一起游玩,此前他们还带孩子去过欧洲,他们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结婚生娃而停止。小孩子大抵是见过太多“世面”,一点不怕生,一见到我,咿咿呀呀地冲着我笑,好像要跟我分享什么。后来又遇到一个英国的年轻妈妈独自带着约莫一岁大的孩子来度假,妈妈给孩子的双手臂套上游泳圈,教他游泳,享受水里的自由自在。这些景象,特别让人动容。
我也非常反感那些说到了什么时间点就不能做什么事情的人。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无论是时间还是年龄,否则总有一天被自己设的条条框框套死。我要说的是,趁现在出发,在自己经济能力可承受范围内,出去走走,多看看风景,在旅途中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说不定哪个路口,那些你一直纠结的事情就突然豁然开朗了。
这一年一趟的旅行,得是要继续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