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灵湖畔话西山

桂平城西不过六七百米,西山山门向里再行五百米,便见一汪碧水映着青山——这便是思灵湖,桂平人亦称之为西山水库。它依西山(古称思灵山)而名,静静卧于峰峦环抱之中。此湖历史可溯至1954年,作为桂平县首座中型水库暨广西省当年的示范工程,它于二月破土,六月即告竣工,堪称时代速度。这片水域约1.36平方公里,蓄水可达一百二十余万立方米,八十年代经测定,被划为小(1)型水库。这思灵湖着实令人着迷,有灵气。就是开发利用少,文化元素挖掘少,关键是投入少。曾经规划在湖畔修个佛学院,后来不了了之。唉,还是别扯长了,有什么就玩什么吧。看看思灵湖眼睛明亮,逛逛西山心宽!

如今的思灵湖,是嵌在西山脚下的一颗明珠。湖心有小岛,一弯九曲桥如长龙卧波,悄然引渡游人至岛上幽境。岛上松树亭亭,林木葱郁如盖,远远望去,宛若一叶满载生机的绿舟,悠然浮泛于粼粼波光之上。湖水清澈,碧波微漾,四周层峦叠翠,山色水光,相映成趣。湖滨西侧还建有一方游泳池,每逢盛夏,此地便成了消暑的乐园:既可泛舟湖上,沐风听涛;亦可跃入池中,戏水清凉。

曾几何时,五月至十月,是思灵湖最富生机的时节。本地居民常来此偷得浮生半日闲,而远道来桂平的外乡客,也总会为它预留片刻时光。吸引他们的,不仅是那醉人的“西山明珠”之景,更是那碧波间游弋的精灵——野鸭。不知何时起,成群结伴的野鸭从邻近的大藤峡水系翩然而至,在此栖息、嬉戏。山色青翠,湖水澄碧,人与自然和谐,更有这灵动的野鸭点缀其间,思灵湖与野鸭,便悄然成了西山赠予桂平的又一张动人名片。

*一段听来的故事,一个已逝去的故事

说起这湖中的野鸭,便绕不开一位令人心怀敬意的老人——一位曾管理水库多年的老领导。她是位烈属,爱人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疆场。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临近退休之年,慈祥中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哀思。早年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待女儿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机要部门工作,她便“以库为家”,几乎日日守护在思灵湖畔。她肩上总挎着一个自制的蛇皮袋,里面装满了野鸭钟爱的谷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老人在湖边茶厅例行巡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野鸭,孱弱地瑟缩着。天性善良的她没有丝毫犹豫,轻轻捧起伤鸭带回单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喂食、上药、陪伴——野鸭的伤口竟奇迹般愈合了。

伤好之后,老人将它送回了属于它的思灵湖。然而,奇妙的情感纽带就此结成。此后,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老人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湖边,而那只被她救下的野鸭,也总在附近徘徊、鸣叫。特别在盛夏野鸭群聚的时节,这只通人性的鸭子总会游至老人惯常停留的临水茶厅窗外,久久不去。对于一位晚年略显孤独的老人而言,这份跨越物种的依恋,无疑是心灵深处莫大的慰藉。谁说禽鸟无情?

即便退休,甚至在后来缠绵病榻的日子里,老人依然心心念念她的“孩子们”。只要身体稍许可行,她总要颤巍巍地来到湖边,撒下谷物,默默凝望她的野鸭。而那只被她救下的野鸭,仿佛也通晓老人的虚弱与不便,在她身旁的鸣叫愈发急切,久久不愿离去。每当这时,老人总会用布满皱纹的手,极轻极轻地抚摸着它,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落眼角……   

此情此景,任谁见了,心头都会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感动。

后来,老人因病长逝。听说她的女儿和外孙女,曾带着老人留下的谷物来到思灵湖边,替她完成那未竟的心愿,将谷物撒向碧波,也撒向那份永存于此的、人与生灵之间最纯粹的温情。每每想起老人与野鸭的故事,思灵湖那潋滟的水光山色中,便似乎又添了一抹温润而坚韧的人性光辉,叫人驻足,亦叫人沉思。

*思灵湖畔的呷声与西山揽胜

再次踏上桂平西山的土地,心中萦绕着一个关于思灵湖野鸭的动人故事。听闻老人病逝后,老人的女儿与外孙女曾将一张老人喂食野鸭的照片放大,静静置于思灵湖畔。令人心碎又动容的一幕发生了:一小群野鸭围拢过来,绕着广告图片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中一只老鸭,更是伸出喙,轻轻啄向图片中人——人们知道,这正是老人当年救护过的生灵。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待她们将图片收起,湖面上的野鸭们竟排着队游近岸边,呷呷之声不绝于耳。那只被老人呵护备至的老鸭,更是久久伫立在图片放置之处,仰首向着空旷的湖面,发出阵阵悲切的长鸣。它或许已然明白,那慈爱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水岸旁。

这个温情的故事早已在本地传为佳话,也吸引着外来的旅人。许多人,无论本地乡亲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总会抽暇来到思灵湖畔的茶厅小坐,看看那些野鸭。毕竟,老人身后,照顾这些生灵的责任便由茶厅担了起来。坐在湖边,眼前是宽广思灵湖的微波荡漾,碧水映着天光,而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莫过于观赏这群野鸭悠然自得的神态。它们因长年受人喂养,对人类全无惧意,时而在碧绿的湖水中自在巡游,时而大大方方地靠近岸边游人,或寻觅食物,或好奇张望。那份美丽、机灵与近乎善解人意的亲近感,让人不由觉得它们真是一群可爱的水中精灵。游人们也默契地延续着老人的方式,从茶厅买来现成的五谷杂粮、专用饲料或面包,轻轻投喂。野鸭们似乎从老人那个年代起,就深深懂得了人类的善意,它们欣然接受这份馈赠,以阵阵欢快悦耳的呷呷声作为报答,湖面便荡漾起一片生机与和谐。

然而,世事变迁,随着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整个水系的综合治理,尽管周遭的山峦依旧苍翠,大河(大藤峡水系中南绿江)里仍可见水鸭嬉戏,思灵湖中的野鸭却已日渐稀少。曾经寻常的景象,如今竟也开始珍稀。那感人的故事,终究会沉淀为这片山水间的一段传说吗?每每想起那只对着照片悲鸣的老鸭,心中便泛起一丝怅惘。

告别思灵湖的思绪,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山水。桂平的天空,是那样明净湛蓝,仿佛被仔细擦洗过,澄澈得能映照人心,这正是这座宜居、宜业、宜游小城特有的名片。当这样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之上,湖水、天色、若再有野鸭点缀其间,那该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

此行,是应友人之邀,同游桂平西山。站上坚实的西山水库大坝远眺,湖水浩渺,湖的西岸,便是桂平大名鼎鼎的西山,又称思灵山。它以“石奇、林秀、泉甘、茶香、佛圣”而闻名遐迩,位列中国七大西山之一,素有“南天第一秀山”的盛誉。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山景区总面积广阔,约达2000平方公里。步入山中,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清冽甘甜的泉水蜿蜒流淌,嶙峋的怪石姿态万千,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这里历史底蕴深厚,古迹星罗棋布,无愧于“人间仙境”的美称。龙华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飞阁等较为完整的佛教建筑与庙宇,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诉说着过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楹联,竟有四千余首之多,足见其魅力。

西山景致,自古有“老八景”与“新八景”之说。老八景的“官桥秋柳、云台曲水、忠勇松涛、碧云石径、龙华晚眺、乳泉琴韵、古洞仙踪、飞阁月明”,久负盛名;而新八景的“灵湖叠翠、险峰朝阳、哄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海听涛、濂溪飞瀑”,同样闻名遐迩。难怪早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的赞语流传。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陪同友人游览桂平的山水了。深圳的几位朋友尤其钟爱此地,大藤峡、思灵湖、西山……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今日重游西山,沿着石径拾级而上,在松涛泉韵间穿行,在古老寺庙中感受禅意,在新老八景的绝妙之处驻足流连。山风拂面,林鸟和鸣,登高远望,桂平大地的秀色尽收眼底。

回望思灵湖的方向,思绪又一次飘向那些曾在这里留下温情故事的野鸭,耳边仿佛又响起那或欢快或哀切的呷呷声。人与自然生灵的这份温情羁绊,如同西山千百年积淀的文化与风景,都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馈赠。纵使时光流转,景致或有变迁,这份存在于山水间的情感记忆,终将沉淀为永恒的风景,温暖着每一个聆听它、感受它的后来者。

*西山之行:不断的登临

与几位深圳老友一道,一阵小聚后终于踏上了探访桂平西山的旅程。说来也巧,作为桂平人眼中的“熟客”,我曾数次陪同这些深圳朋友游览大藤峡的壮阔、西山泉营地的新潮、金田营盘的沧桑、白石山的奇崛,也每每在思灵湖的幽静中流连。然而,仿佛总有一丝奇妙的错过萦绕其间——那近在咫尺的西山,竟从未真正登临。这次友人们再度相聚桂平,便执意定下目标:“无论如何,这次定要上西山看看!”

西山虽不以险峻著称,海拔约680米,但胜在灵秀。它的精华,大抵浓缩在蜿蜒而上的登山步道两侧。从山脚起步,徒步登顶约需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游人至此,或为祈福,或为揽胜,完整走上一圈,三四个小时足矣。山顶视野开阔,但景致相对单一,仅有一座电视塔和几处管理用房,因此不少游客会选择在途中折返。若是以礼佛为主,行至香火鼎盛的观音岩,心愿已了便足可下山;若是偏爱观景,走到风光秀美的神仙峡,也已能饱览一番山色。唯有真正痴迷于攀登的旅人,才会坚持踏上那最后一段约莫四十分钟的陡阶,直登山巅。当然,山间也贴心地架设了索道,它为不愿辛苦攀爬的游客提供了便捷,乘缆而上,省却了大半登山的脚程。

我们选择了从功德山庄路口乘缆车缓缓上行。上缆车不远处,钟先生惊奇道,这不是玉桂吗?是啊,缆车下右边的树林中,的确生长着几棵玉桂树,那是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不同的。那树叶相对小而厚,果亦细小。这是古代桂树成林的遗传。随着缆车平稳抬升,熟悉的思灵湖渐渐在山脚左侧铺展开来。回望身后,桂平城区的全貌清晰可见——这座依偎在三江交汇处的古城,曾是古代水上交通的枢纽,此刻尽收眼底,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缆车穿行间,两侧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古树枝桠虬劲,浓荫蔽日,更有成片的茶园点缀山间,苍翠欲滴。缆车行程不长,抵达山上站点后便需步行。眼前分出两条路:向上,通往西山极顶,可尽享“一览众山小”的开阔;向下,则是通往观音岩、龙华寺等胜景的方向,正是游客此行的重点——去那千年古刹感受禅意,焚三炷清香,许下心愿,澄澈身心。

循着下行的石阶,首站便是名闻遐迩的观音岩。桂平西山素有“华南佛教第一山”的美誉,同时亦是底蕴深厚的地质公园。山中处处透着灵韵,何处皆可寄愿,但在观音岩这样的千年古刹之中,那份庄严肃穆更显厚重,令人心生敬畏。

关于古刹佛像,我听闻过一个有趣的讲究——那便是“装藏”。据说,佛像、佛塔乃至经筒,若未经“装藏”,其灵性和神力便难以真正显现。古时匠人塑像,常在佛像背后预留一孔。待到开光大典,由德高望重的住持将象征佛之“身、语、意”的宝物——如代表“身”的小佛像、代表“语”的经卷咒文、代表“意”的小佛塔——连同寓意健康长寿的良药、象征福泽的坛城模型以及金银珠宝、五谷等,郑重地封入佛像之内。这就如同为人注入五脏六腑,赋予其生命与力量。犹记得2018年的中秋月圆之夜,西山龙华古寺曾于观音岩举行了盛大的观音圣像装藏法会。彼时,湛空大和尚亲自主法,上千信众云集于此,共襄盛举,沐浴佛光,那场景想来定是无比殊胜庄严。

*登临观音岩,寻幽访古西山行

清晨,随深圳友人拾级而行,登临桂平西山的观音岩。传说,观音岩主送子。女士们赶紧装香,或为已或为亲友求子。希望他们梦想成真吧!站在观音岩,凭栏远眺,脚下桂平城廓尽收眼底,宛如一位气定神闲的大将军,正从容调度着山河风物。友人胸中顿生万千感慨,对这方水土的独特魅力心有所感,却似乎总差那灵犀一点,未能精准道尽桂平那令人称羡的“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真髓,只余赞叹萦绕心头。

观音岩右前方,一方小亭如鹤立群峰,孤悬于峭壁危崖之上,亭口正对东方——此乃摄影者心驰神往的“朝阳亭”。此地名动西山,正是本地摄友捕捉旭日东升的绝佳据点。极目远望,天地苍茫,景象豁然壮阔,难怪被誉为西山新景“险峰朝阳”。惜乎此番行程未得良机,未能亲见朝霞浸染云海、金辉遍洒群山的磅礴晨景,唯有留待他日再圆此愿了!

辞别观音岩,曲径通幽,下行便至西山精华所聚、香火鼎盛的龙华古寺。此寺素为四方信众参禅礼佛之重镇,唐末宋初始建基业,历经沧桑,在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三度重修,香火不绝。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廿五,桂平佛教协会即择此地肇基,巨赞法师时任常务理事,护持法脉。近世更于1974年、1988年两度修葺,庙宇早已蜕变为钢筋水泥之构,并于1990年重塑金身、重举开光法会。今日所见,殿宇巍峨,古木参天,香火缭绕不绝,善信虔诚叩拜,庄严佛刹于晨钟暮鼓中重焕光明。

龙华寺(亦称上寺),高僧辈出,已传四十余代法嗣。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巨赞法师、觉光法师曾于此驻锡弘法,古刹遂成桂省名刹翘楚,亦长期为广西佛教协会之驻地。寺庙背倚姚翁岩奇峰飞阁,左伴灵溪潺潺,右临乳泉甘露,下方更有碧云轻缭,位置得天独厚。寺内造像森严:四大金刚威猛,十八罗汉神采各异,主殿则供奉着宝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金匾出自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之手,殿内楹联则为觉光法师墨宝真迹。殿前钟鼓楼分峙,其后即是供奉千手观音的殿堂。觉光法师另赠楹联曰:“木鸟树音咸宣佛教僧宝,灵霞山色尽毗庐遮哪”,道尽此间天然妙境与佛法玄机。历经沧桑的古寺重放光华,梵音低回,香客不绝。传说,此寺主学业。据说殿中祈福颇为灵验,不仅桂平本地,甚至远自广东等地方的信众亦常到此顶礼膜拜。既有此番渊源与声望,我们一行人自不能错过这佛门圣地,诚心入寺祈福。

步出梵宇,寺旁清泉便是名动遐迩的“乳泉”。此泉堪称西山一绝,泉水色如凝脂,清冽甘甜更胜杭州龙井,泉眼时涌白浆,恍若乳汁流淌,故名“乳泉”。追根溯源,乳泉井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清同治《浔州府志》记载其‘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得名。乾隆年间,浔州知府胡南藩对西山进行系统开发,乳泉井周边的人文景观得以完善,并保留至今。191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倡建乳泉亭,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建筑,亭内现存清代至民国摩崖石刻13处,包括同治元年(1862年)张荣祖所题《乳泉铭》。现代环保检测更揭示其不凡:泉水中天然含氧量高达85%,用之酿制琼浆则酒体醇厚,沏泡香茗则茶香四溢。我等兴致盎然,围坐小桌,品上一壶清泉烹就的西山名茶,清甜在舌尖流转,赞叹于杯中蕴藏的天赐精华,不禁啧啧称奇。好茶涤心,游兴更浓。

*原味洗石庵素斋体验

山底下那洗石庵,正经八百的佛教圣地,贼有名!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就杵那儿了。为啥叫“洗石”?说是西山石头待这瘴气地界儿,得靠雨露好好洗刷刷。这地儿牛逼,全国佛教有名单位,专供比丘尼(尼姑)修行,号称女众道场的扛把子。传说,此庵主平安!很多信徒到此祈祷平平安安,一生顺顺利利。

重点来了!1989年9月27号晚上九点四十,里头那位宽能老法师(94岁高龄),在佛堂里圆寂了。火化的时候,嘿!烧出来宝贝了——灵骨舍利!不是一颗,是三颗!这可是史上头一遭有记载的比丘尼真身舍利,稀罕玩意儿!招得全国善男信女乌泱泱地来磕头许愿。哥几个运气好,正赶上放舍利子的纪念馆有贵客参拜而开门,瞄了眼真容,啧,祖坟冒青烟了!

逛饿了?洗石庵右边有个敬慈斋馆,专整素斋。哥几个进去一顿点:素面、素鱼、素叉烧、素烧鸡……听着像肉吧?全是豆子面筋啥的cosplay(小孩子说:假装!)的!别说,味儿整得挺像那么回事儿,大伙儿吃得喷喷香。就是没整明白,同桌的几个妹子,鸡头鱼尾愣是给剩下了!咋地,素鸡头也硌牙啊?

吃饱喝足,溜达到高处。嚯!那景儿,绝了!头顶天蓝得跟洗过似的,山上嵌着碧绿碧绿的思灵湖,山底下群山抱着一大片——那是黔江、郁江、浔江三条水龙汇合的地方,托着浔城,水灵灵的。

扶着栏杆往远看:青山一溜儿排开,白云飘得那叫一个悠闲。千里西江跟块大绿绸子似的铺开,轮船像蚂蚁搬家,一串串跑得贼欢实。回头瞅瞅这西山,感觉像瞅见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幻。登高望远,百顷思灵湖尽收眼底,绿水青山,鸟飞鸭子游,跟画儿似的。这景儿,看得哥几个都不想挪窝了,心里头跟开了锅似的,翻腾啊!(早知道带瓶乳泉井酒上来和着喝,更带劲!当然,在佛祖地盘儿上喝酒不合适,咱就想想)。这地方,有禅意,有历史,有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

                   卫远标2020.12于桂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4年4月8日,春游广西第5日,今天游览了贵港桂平市西山风景区。 早晨8:00,我们到网上非常著名的青云早市,...
    随心而往阅读 1,657评论 0 2
  • 神奇的北回归线上,有很多美景,如果可以,我们也可以跟随方面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北回归线之旅。这...
    且行且语阅读 3,496评论 0 0
  • 西山茶与乳泉水 2017-10-19关注老于了解更多☞茶叶知识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 西山茶是...
    茗品人生阅读 4,247评论 4 9
  • 桂平是我家乡的县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撤县设市,成为贵港市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我第一次去桂平是小学的时候,跟着娘家...
    _荷包蛋_阅读 5,136评论 0 0
  • 《画继》原文 (宋)邓椿 撰 ●序 自昔赏鉴之家,留神绘事者多矣,著之传记,何止一书。独唐张彦远总括画 人姓名,品...
    陈野思逸阅读 9,3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