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洁癖
不知何时我对书籍充满了洁癖,在我眼里,书籍买回来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因此,那些教授记笔记技巧的文章,我是不看的;被画得五颜六色的二手图书我是鄙视的。
在我买过的图书中,没有一本书不是干干净净,就像是新书一样,一点看不出旧书的痕迹。
这种洁癖可能来源于小时候。那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学期开学发的新书,都是要包书皮的。
那时不像现在可以买现成的塑料书皮,我们都是要用旧报纸、旧月历来包书皮,就像是给书穿上了新衣裳。
那个时代,物质不是很丰富,即便你有钱,也买不来想买的东西。
图书是纸做的,很容易损坏,尤其是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翻着翻着就烂了。
可能是从小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潜移默化,慢慢地形成了如今的洁癖。
因此,我买的书从来不做笔记,看过的书跟新的一样。似乎这样做我就能拥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性和自豪感似的。
谈起记笔记,在课堂上我也是做过的,不过只涉及教学课本。
老师讲述的重点,要求去背的内容,我都会用笔画得一道一道的。
考试之前,背背画线的地方,临时抱佛脚,也是可以凑合应付的。
在这之外,我对于记笔记就没有概念了。我从来不去思考记笔记真正的用途是什么。
阅读的四个层次
这两天,我开始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才对记笔记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是我两年前买的。但一直没有看。当时觉得书很厚,看了一两章以后有些乏味,不能领会书中的大意,也就没再看下去了。
然而,经过几年读书的熏陶,我对于阅读有了自己的理解,再次翻开,感触是不同的。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以作者对四个层次的描述,我应该还处于基础阅读的阶段。
基础阅读就是说,你具有了阅读一本书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知道字词句的运用,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
检视阅读是说,你要用最快的速度通读一本书,知道它写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书。它更强调时间。
分析阅读就是要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的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需要针对某一主题穷尽尽可能多的书来总结出你自己的观点。
这四个层次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等看完了这本书,我再回来写个书评。在这里只要知道,从基础阅读上升到检视阅读,记笔记才有了用武之地。
作者认为,不同的人读书的目的是不同的。有人用来消遣,有人用来获得资讯,也有人是为了获得个人的成长。
如果只是消遣,只是获得资讯,那么读书并不需要记笔记。
若是为了与作者对话,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就要使用一定的方法。而做笔记是最为经济且实用的一种方法。
做笔记有助于让你保持清醒,使你更加专注;将你的感想写出来,有助于加深记忆,它可以帮你记住作者的思想;只有让你深受启发的内容,你才会去做笔记。而你只有说出来或写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记笔记的方法
书中给了作者的做笔记方案,与我们学校用过的方式大体相同,大家可以参考:
1.画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笔记的分类
除了基础阅读层次外,另外三种阅读层次分别对应三种笔记。它们分别是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检视阅读这一层次中记笔记的方式。我从没有想过笔记还可以这样记录。
在检视阅读中你要回答至少三个问题:
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你可以在书的前几页空白页来记录你所理解的内容。这也叫做结构笔记。
我们对书中的观点读得越深越广时,会产生对这本书的概念,也就是你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概念笔记。
针对某一主题做的笔记(我认为可以称之为论文),比如针对创造力的主题,你需要从多本书籍中找到所有关于创造力的说明,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你可能需要单独用一张纸或是一篇文章来记录。这样的笔记称之为辩证笔记。
在了解了记笔记的目的,知道了记笔记的方式,学到了笔记的类型,我已经在尝试记笔记了。
在周末两天的“实战”中,我真的发现自己可以如此专注地阅读一本书,这都是拜笔记所赐。
看书的时候,灵感随时会从脑中蹦出,又随时会被大脑遗忘。只有记笔记才能保留这份灵感,在你需要用的时候随时调出来。
从今天开始,我要抛弃洁癖,就像扔掉垃圾一样,我要培养记笔记的好习惯。
至于那些让我珍视的书籍,我可以买本新的收藏起来,以满足我心中的那一丝嗜好。
亲爱的读者,在你阅读过程中,会记笔记吗?若是没有,行动起来吧。记笔记真的可以使你获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