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杨葵

图文  蝈蝈

        缘分有时就是场误会,却开出美丽的花朵。

        因为倾慕杨绛先生的文笔,近来一有空我就跑去新华书店或市图书馆,期待找到一两本杨先生的作品,以抚慰我那充满渴望的心灵。杨先生的文字太美了,朴素而清澈得像九寨沟的水一样,静静地留着,没有一点滞涩,看着就清甜爽滑。我逐排地查阅那些或精美或朴实的书本,瞪大了眼睛,只要出现“杨绛”两字,就迫不及待地要抽出来,先读上一两段。人就是这样,太专注了,反而容易犯错,就这么的,不知被什么驱使了,我竟毫不迟疑地盯上了这本《坐久落花多》。我并没在检索中发现过杨先生有这么一本书,但已被封面上的几列小字吸引了:

        聊写作,谈读书,记心情。                              不故作文艺,                                                      也不追求极简。                                                  未曾讨好自己,                                                  更不欲求逗于群众。                                          大餐盛宴遍地的时代,                                      咸菜稀饭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接下来,在图书馆的书桌上我一口气读完了开篇之作《写作流行病》,文章构思巧妙,通篇以对比的方式,分节阐述了作者对写作流行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不仅让读者知之“不好”,还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好”与“不好”之间的辩证和轮回,几乎涵盖整个文化圈的事儿,文字很干净。读的过程中,我隐隐觉得杨先生似乎不这么年轻吧,但也只是一念而过,没有深究,渐渐越读越深,才察觉很多内容都与杨先生的书有出入,比如《一份书账》所记述的年代就有问题,回过头仔细再从封面翻起,才明白原来作者是“杨葵”,而不是“杨绛”,真是闹了个大笑话。但我已不愿停下了,不再那么想要弄清作者究竟是谁,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书,且打算要读下去。

        我惊呀作者的知识面和生活趣味之广。从南到北,从古至今,书中所收录均用“书”作为主线,串起一片片精美的书海逸贝,有故事的呈现,有思想的碰撞,有闲情的描述,有历史的回顾,有心情的抒发,有风景的绘制,也有哲学的思考,叹为观止。印象特深的是那篇《学佛与老师》,为此我还专门去寻了《家师逸事》和《观待与割裂》两本书,因为原本对“佛”没有多少兴趣的我也想去探索了。

        既是初识,无需多说。再看《自序》才发现写于2014年,真是粗心,但我从此记住了杨葵先生和他的作品。正所谓“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于杨绛先生也不“无兼味”了吧。

                                二零一七年八月八日 舟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47评论 9 209
  • 许久没出差了,似乎怎么出差都忘记了。来程自不必多说,好一个准备,好在有贤内助帮助,一路顺风顺水。回程不可控,只能见...
    纽森猎头王凡阅读 1,898评论 0 3
  • 艾灸是一种可以保健治病的自然疗法。用点燃的艾炷、艾条直接在人体的穴位进行熏烤,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
    宁and静阅读 3,150评论 0 0
  • 林玥说道 :“我是根据你所说的话推算出来的,你说狼人大范围跨越性地杀人和吸血可能是为了完成某种邪恶的仪式,然后你又...
    长白居士阅读 1,781评论 0 0
  •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与回谈话,他都没...
    挥雪揽月阅读 5,3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