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灵鸡汤 大概是从高中开始,那个时候为了应付作文,也为了寻找一点心灵慰藉,每天都会读一点。
年少的时候,只要有好的天气,再伴着一片好的文章,就觉得好像世界都明亮了。
2012年,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发达,微博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不同的网络大咖和公众号进入我的视野。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于是对于一件事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文章。也正是这个时候,对于读心灵鸡汤这件事情,我产生了质疑。
关于婚姻,有人说要勇于试婚,以判断这个人是否能共度一生,有人说要婚前守贞,毕竟男人都是有处女情结的。
关于年龄,有人说25岁之前要做多少多少件事情,可是真的过了25岁,一切也并没有变得那么可怕,即便是过了30岁,生活的精彩漂亮的姑娘也大有人在。
关于交际,有的说你越不成功,越要努力认识成功的人,有的说,不要努力去跨越你的圈子去认识成功的人,因为地位不同观点不能相融,当你成功了自然就有了交际圈。
关于朋友,有的说地域差异越远,保持友谊的可能性就越低,但是我明明看到了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个姑娘把做同一件事情的照片合在一起的热门。
时间越来越长,网络推手越来越多,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懂的推销自己,就都有成功的可能。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好像是百花齐鸣的时代,人人都有理由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态度,这是一件好的事情。
但是我却不再花时间读不同的鸡汤了。
对于心灵鸡汤,就像小马过河,当你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需要周围的声音来肯定你的方向,以确认你做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事实是,一件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不努力去尝试,那么,你一定没有评价的权利,与其花时间去探索别人的看法,不如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很多事情入口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答案自然不同。能与人分享的,只有经验。
所以,我是不建议读畅销书的,当然经济和时事热点除外。
写作这件事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文章。但是流传百世的也是有限的。我相信,即便是在网络不够发达的古代,古人也能读到像今天一样发达的言情小说,但是真正留存下来的名著才是有借鉴意义的。
古人说读史以明志,我倒觉得这些经典的作品,里面所包含的一些观点,确确实实的能够在你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指引方向。
比如,身边一些看起来很平凡的小人物,也不能随便得罪。按西游记的规矩,即便是一只雕,也有可能是如来的娘舅。写到这里,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的电视剧,有这样一句台词,说是在上海租界,不要找麻烦,因为即便是一间很不起眼的小照相馆也有可能有法国人的股份,这个道理就和金翅大鹏雕是一样的。
放弃实时推送的热文,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做一个果敢派,尝试不同的新事物。至少等到老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经历回忆,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给后代,这要比老了,回想起很多事情当时没有做是因为读了太多鸡汤要实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