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个非常牛的老师写的,她是我在大学的时候非常崇拜的牛人,现在她已经为人母了,上次知道她的一片文章还是张梓琳那个世界小姐冠军在《朗读者》里提到的。
那篇文章我也听了,觉得满满的都是她对女儿的爱,很感动,作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不做过多的奢求。
昨晚有空回过头把大学时期我室友推荐的这本书拿过来又重新来读一遍,我已经毕业三年了,现在读书的心情与以往或那大学学生时期已然不同了,当时读,我只记得自己是对于作者犀利言辞的崇拜,而现在我更关注的是,作者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诚然,这本书正如作者在结尾处说的,文章里的篇幅都是她平时部落格里边写的一些随笔,用来记录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甚至作者还说到,将来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看看她自己年轻的时候,轻舞飞扬。
是的,我喜欢她的坦率,还有她那执着的追求与许多的愿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断地在我耳边出现,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不能说我对人情冷暖看的刻薄,我经历的一些事,还有我家人的一些为人处世,让我更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尤其,在工作后,更是如此。
我爸爸一辈子都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我,一辈子估计都会恨天上掉馅饼这样的思想,即使有,我也绝不会去捡,这倒是和我爸爸形成了两个极端。
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我爸爸的幼年还是在农村大集体时期,就我爸爸跟我说的大概是,分粮食,粮食共有的生活场景,而到我幼年的时候,那时已经把地划分到每家每户了,不再是大集体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由此产生很多的不同看法和价值分歧,而在社会混了这么多年的爸爸,却怎么也无法去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遇到事情不停地抱怨,发脾气,愤怒,吵架,整个家曾经有段时间变得是伤痕累累,所以,我决定我将来一定要找一个认清现实的男人。
然而,事与愿违,就我目前的情况看,我觉得我好像重复了自己童年记忆的事。
诸如书里说到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明智入世的人,不会天真到指望环境来适应自己,如果觉得事事不如意,那么在抱怨环境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呢?
我觉得作者这句话说的很中肯,我也认同,可就目前我本以为很多人都理解的道理,身边的人,就像是一个个装睡的人一样,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无所不能,却偏偏屡屡遭受挫折后,一次比一次的幻想生活更美好,而不去行动。
原来是我自己理想化了,或者这些人都不是很成熟,我爸爸到了这个年纪,我已经不指望他能想得通,但是,将来要生活在一起很久的人,却不可以,如果这样了,我该怎么办?
留着以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