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定了计划,却止步不前,简单用缺乏自律性来解释,有用吗?如果强喝鸡汤,猛打鸡血,三五天还行,一周以后,又一切如旧。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进步?如果一种方法,不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仅仅依靠意志力支撑,是非常难以持久的,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
在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中,提到一个“心理免疫X光片”的方法,非常实用。在这里介绍一下。具体步骤如下:
1、拿出一张A4纸,写上你的改变目标;
2、写出目前你正在做的,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3、思考当前这些行为背后隐含的好处,实际上的和心理上的好处;
4、最后思考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在找出行为背后的理念假设后,要对这些假设进行批判性思考,充分剖析这些假设的合理性,使用概率思维和现实验证进行评判,到底哪些符合常识和主流价值观,哪些只是自己头脑中的偏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文化、环境和经历的影响,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在形成自己独特认知框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入偏见。有时这种偏见存在于潜意识中,非常难以发现。一旦我们认真反思后,有时候连自己都会感到惊讶。当这种错误的假设被发现后,就要利用理智的力量去辩驳,从事实、逻辑和实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更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只有观念改变后,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改变。然后在新的观念引导下,逐步形成新的习惯,改变就真实地发生了。
所以说,认识自己是改变的第一步,如果不能深刻地找到问题根源,仅仅做行为上的强制执行,是无法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