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那个爆裂鼓手一样,做个追梦少年郎

今天刷了一部电影《爆裂鼓手》,震撼十足。

映像最深的是安德鲁最后的那一段表演,不仅成功了,折服了导师,涅槃重生的他成就了一个奇迹,也为影片前的我们,为追梦,为成长做了一个好的标榜。

在影片中,安德鲁是一个鼓手学生,他加入的乐团指挥正是“魔鬼导师”弗雷彻。

能够加入这个乐团的人,都是表现极佳的学生,安德鲁已经练鼓多年,并对自己的打鼓技巧也有自信。

但意外的是,第一次排练,导师就对他扔了凳子,说他的鼓技菜鸟不如。

导师认为打鼓必须超越极限,节拍、速度、律动都必须创造巅峰,否则就是“废物”。

安德鲁非常不能接受这些暴虐的批评,更是对他提出的高要求苦恼不已,无论他怎么打鼓,总会被导师骂得怀疑人生。他陷入了黑暗。

他开始恋爱,开始家庭聚餐,开始不太出现在排练室里。

在一段看似平静,实则慌乱的时间里,安德鲁的心中依然放不下音乐,为了参加接下来乐团的一场表演,他决定把所有时间投入练鼓。

每天在所有人都还没到时,他就独自在排练室练习,哪怕是放假他也按时到达。

为了练好均匀的鼓点和飞越的速度,每分钟300多次敲击,打得他的手皮开肉绽。

满手是血的他,在身边放了一桶冰,十指一出血,他就把手伸进浸冰桶里止住,然后继续练习。

度过了无数日日夜夜后,他终于获得了表演机会。

就在去演奏会的路上安德鲁出了车祸,他被撞得头晕目眩,满身是伤。

一切都陷入绝境的时候,安德鲁从车里踉跄而出,他没有去医院,而是带着满身的车祸血迹、狼狈心酸地闯入舞台开始表演。

没错,他几乎连命都不要了。

在电影最后一场表演里,他疯狂地敲击鼓点,仿佛整个世界都剩下他和鼓点,整个乐团连同导师都被他出神入化的鼓声震撼不已。

在门后看着这一切的父亲的表情里,不是那个努力的骄傲的儿子,而是被一个人彻彻底底的蜕变,惊讶到不可思议的撼动。

安德鲁成就了鼓手的奇迹,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在黑暗中煎熬过的种种,都成了最动人的回忆。

记得采铜写过:

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是热情有余,少了一些冷静踏实;急于求成,少了一些耐心细致。
如果能早一些明白“不苟且”的重要性并躬身践行、一以贯之,那么人生之路可能就会好走很多。

如果你想要成长,就必须要褪去庸然的外壳,经历内心煎熬、筋骨劳累、身受贫困、在社会的熔炉中锤炼、受阻。

只有走过这一切,你才会被淬炼成一颗真正的明珠。

它将警觉你的精神,让你坚定,让你沉静,让你倾空自己的心,这样才干和能量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你的热血和虔诚的心。

正如海子所说:

要有最朴素的梦想
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