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及弟子一行周游列国行至陈国,结果陷入困厄的境地,整整七日未进主食,仅靠时有时无的野菜度日。孔子几位大弟子共商对策后,子贡自告奋勇带上随身的财货,偷偷找到一山野村夫换取了一石米。
颜回、子路二人接到粮食后,急忙在一间破屋之中生火煮饭。子路临时有事离开了一小会儿,不料饭食将熟之时一块烟灰落入锅中,颜回想把这块饭丢弃,又可惜来之不易,于是将弄脏的一部分挑出来自己吃掉了。子贡此时正在不远处的井边,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以为颜回在偷吃,很不高兴,便悻悻地去见孔子,说:“穷困之时仁义正直之人会改变他的操守吗?”孔子说:“改变操守怎么还能称得上是仁义正直呢?”子贡又问:“颜回会不会在穷困之时改变他的节操?”孔子坚定地说:“一定不会。”于是子贡将所见之事告诉孔子。孔子心中依然坚信颜回,于是说道:“颜回修德立行我是了解的,虽然你说看见了颜回窃食,但我仍然相信颜回必定不会无缘无故就败坏操守。你且将颜回寻来,我来问问。”
颜回入见孔子,孔子言道:“前几日我梦到先人,这是祖先在保佑我啊,你做好饭先拿来,我要用它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孔子说:“刚有烟灰掉入饭中,想不管它,但有碍食用;想将它扔掉却又觉得可惜,于是我将弄脏的饭粒捡出来自己吃了。吃过的饭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孔子说:“你做的对!换了我,也会将脏了的饭粒吃掉。”颜回告退以后,孔子环顾其他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可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为什么子贡认定颜回窃食,而孔子坚信颜回没有窃食呢?也许子贡凭经验认为眼见为窃食,相当然地怀疑穷困之时仁义正直之人也会改变他的操守的,所以认定颜回窃食。而孔子凭颜回的一贯言行和操守,凭自己对颜回的了解坚信其没有窃食,结果也证明孔子是对的,而子贡错了。这一故事至少说明了三个道理:(一)眼见不一定为实,也许所见中还有不知道、不了解的情况,所以做人不要武断,要多听善断。(二)穷困之时,真正仁义正直之人也不会改变他的操守,就如颜回,所以看一个人是否为仁义正直之人,更要看其穷困之时。(三)君子也可能被误解、不被信任,如果不是孔子,颜回可能被错误地认定为窃食之人,不再是仁义正直之人,所以看一个人要看其一时更要看其一贯,才不会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