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活过》蔡澜说

蔡澜作品《活过》,13.4万字。这本书可以说是蔡澜的自传书,真实记录了他出生、童年、少年、青年,一直到老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也记录了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记录得非常详细。从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社会现象。

蔡澜在作品中说的话一些非常有哲理,也很受益。一起学习。

1.一生豁达开朗

前不久蔡澜去世,享年83岁。阅读他的作品,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也收获很多。

蔡澜在书的最后是这样说的:

“到了这个阶段,已没什么遗憾,这本书,记录了我数十年来的一些往事,大部分是快乐的回忆。网上常有人问我,这一生之中有没有什么后悔或遗憾的事?怎么可能没有呢,但把悲伤事说出来又有什么作用?还是只记开心事吧。

所以,我的答案永远都是同一句话:‘我活过。’”

2.父母教育很成功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他后来参与的工作, 家庭教育也对他产生极深。

“母亲从小教导我要发展自己的兴趣,老了也可以用来赚钱。后来,写书法也成为我的主业之一。”

“你以后多看书,就知他是谁了。”爸爸很有耐性地说,“也许,有一天,你会学他写东西也说不定。”

蔡澜童年时期,父亲曾经是戏院经理一职,天时地利,他在电影院不停地看电影,好几遍都不厌倦。他们家随着父亲也住在娱乐场里面。见惯了娱乐圈里面的人和事。他成年后生活也是很随意的,但是谨记父亲的话,分清界限,有一定分寸。

3.一生多才多艺

蔡澜不仅是演艺界的制片人,评审专家。他在书法、文字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还有美食,实实在在,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也不客气地道出。挺有趣的。

“当成兴趣最好,研究深了,成为半个专家好了,不必太沉重。一成为半个专家,就是一种求生本领,兴趣多,求生本领也多,人就有了自信。”

“文字方面,尽量浅白、精简,一个多余的字,或一个晦涩的词,都会被我删掉。既然要写作,求发表,就想愈多人买愈奇妙。但也不会刻意去讨好读者,也没这个必要。”

他学书法、绘画是这样认为的,

“学习书法和绘画,都要经过一番的苦功,也就是死记了。死记诗词,自然懂得押韵;死记《芥子园画传》,慢慢地,画山像一点山,画水像一点水,山水画自然学得有一丁点模样。

成为大师,须穷一生的本领,但只是娱乐自己,画个猫样也会哈哈大笑。”

可见蔡澜学东西非常随喜,自由洒脱。也告诉大家,学习都必须下一番苦功。要成为大师不容易,不是谁都能成为大师。但只要热爱,画个简单的都会喜欢。

4.写作独到见解

他在作品里有很多见解值得学习。他爱阅读,爱学习,不停写作。看到他越写越快乐,非常触动。使我们有了坚持写作的动力。

“每天都学习,每天都创作,日子就变得充实,也可以告诉自己,对得起今天了。”

“这几十年来只是不断地写,记载一些我的经历,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使命感。”

他还说:“你想当作家,就先要拼命写,写,写。发表不发表,是写后的事。为了发表而写,层次总是低一点。不写也得看,每天喊着很忙,很忙,看来看去只是报纸或杂志,视野都狭小了。眼高手低不要紧,至少好过连眼都不高。半桶水也不要紧,好过没有水。”

“做学问,不必有什么使命感和责任感。书法,是一件能让人身心舒畅的事。写呀写,写出愉悦,写出兴趣来。”

5.善于结交朋友

蔡澜很有亲和力,很大气,这一生结交了很多朋友。通过朋友介绍,开通微博,粉丝达到1千多万,很多粉丝自发组成护法,维护他的微博。这是很难得的。通过美食、旅游也结交了很多挚友。书中重点把他身边的好友都详细介绍。还意外收获了谊亲,晚年多了一份天伦之乐。这和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6.生活过得充实

“到了七十岁,一般人都退休了,但我劳碌命作祟,总要找点事做。我也知道优哉游哉的乐趣,但是一面作乐,一面赚钱,满足感更胜一筹。”

除了影视方面工作,书法、写作等,陆续出版了200余部书籍;还组织旅游、直播、开网店,加上美食品鉴,一点都没有闲着。

看到蔡澜的一生,我们也不惧怕老了,只要想做,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认认真真去做。

蔡澜通过他的阅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告诉大家,活过就好,活好每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