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读书、写作和锻炼已经坚持一个月了。跟以往的五年,甚至更久相比,我觉得慢慢地我找到了我的方向。我应该是喜欢文字的,一个词纠结半天,一句话这样更准确,一篇文章这样思辨更有深度。说实话,还是很喜欢的。
其实读书,我应该是算在初高中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初中那会儿,一个我们很喜欢很喜欢的语文老师,每周都有一节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作文赏析课。那时候我写作不好,应该算是烂。从小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过那时候虚荣心在心里作祟,希望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在全班面前读出来。而后我就开始琢磨办法,那就读书呗,读各种优秀作文精选。读了很多好文章,然后选出一篇符合每次作文主题的文章,抄袭过来。不过,老师毕竟是火眼睛睛。哪里逃得过,记得那次抄一篇人物的文章,我抄了一篇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评价的文章。老师一看文笔,我不可能写出那样有深度的文章,在课堂点评的时候,问我:“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小小的自尊心像装了水的气球一样,马上要被戳破。但还是心存侥幸心理的回答“是的”。然后,语文老师并没有戳穿,而是继续点评下一篇,我感激她。谢谢她当时没有识破谎言,谢谢她维护一个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而后,我虽没有进步多少,但知道读书写作需要花苦功夫,勉强是慢慢努力读书了。之后,便慢慢养成读书习惯,高中的时候,不怎么爱听课,倒是每周必买《意林》周刊。当时,觉得每一周的故事都很精彩,有一个环节是情感主题,说的是男生和女生各种类型的爱恋。里面会说一些男主因为女主或女主因为男主,奋斗然后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最终成功或者没有成功但获得心理的成长,诸如此类。当初看了好多好多,心里自然慢慢被开拓一些,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宽广,需要出去看看。这么看来,我读书时眼界的开拓竟然是虚拟出来的爱情故事。而后,我就接触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非常喜欢,因为那本书还蛮厚的,估计当时也是看了一个多月,估计就是在那个时间段,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书读的多了,不免会思考。小说则会让你进入主人公的心境,体会他当时的情境。其他考据类,学科类书籍都会引发你的思辨。这样一直思辨得不到产出,那就相当郁闷了。所以,我选择去写作,我倒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我喜欢想法,内心的思绪在纸上一条一列规规整整排列出来的条理感。那是一种逻辑美。写作会锻炼语言整理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时候一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到了纸上,反倒容易解决了。几分钟的沉思,逻辑关系的梳理,而后在pages中一行行的打出来。光是这过程都是一种享受。与其说我喜欢写作,不如说我喜欢思考和思考后的逻辑产出的成就感。
古语有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一种读书刻苦钻研以至身体憔悴也不后悔的精神。我佩服这样的精神,但做法确实有待商榷。或者说我的境界不够,还不至于读书写作而废寝忘食。我提倡劳逸结合。读书、写作、锻炼需要穿插着来。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锻炼有益睡眠质量,提升自信心。这也就相当于给读书写作持续提供燃料。所以,要读书,要写作。从锻炼身体开始。
读书,写作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心性的。虽然说现在能力还不至于写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作。但至少这件事,在现阶段,我很享受,这就够了。人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实属不易,有些人晃荡半辈子还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虽不至于说是可悲,但要开心的度过每天清醒的十几个小时,肯定不易吧。所以,如果你我有时间精力,多尝试一些事情,找到最符合自己心性的事情,并一直坚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