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上,从小就被教导:学海无涯苦作舟。
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学考试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苦作舟的生涯。大量的知识需要背诵,大量的家庭作业,需要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就这样,没有学习方法论的孩子,渐渐地被逼傻了,家长基本上被逼的处于半疯状态。
因为,很多孩子都处于一个死记硬背,机械化记忆学习阶段。
现在我经常去大学,在早上,甚至能看到,很多大学生,一大早在操场上:反复的背诵一个单词、反复地背诵一个概念、反复的背诵一个公式。
哎,想想其实挺可悲的。
学习的真相是记住东西并且实际操作来用,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这么简单。
而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只是教授知识,却基本上没有老师告诉你应该怎么样去学习。或者可能,很多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学习。
我们大脑是由十几亿个神经元构成的一个系统,我们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构大脑的过程。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就是在在大脑中建造一个神经元的链接,大脑中越多的神经元联系在一起,就体现在这个人知道的东西越多,并且碰到现实中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快速寻找到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取出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整体性学习策略,而不是只见树木的机械死记硬背,对解决问题没有多大作用。
要掌握这个学习方法,需要先知道三个概念: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打个比方,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一个城市。
我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是这个城市综合展现出来的,这个城市就是整体学习策略中说的“结构”。
“模型”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座一座的建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学习到的一些概念、方法论,这些是组成城市的最基本单元。
“高速公路”就是每座大楼之间的连接道路,是一些概念和方法论能够连接在一起的通道。就比如,你要去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把很多的模型找出来,汇总在一起才能构成你的认知结构。
说的有点绕哈。
还有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我们平时所有的学习,都逃不过三个层次:核心概念,能力模型,认知框架。
核心概念,就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最小知识单元。比如,你知道了人的正常体温是37.3℃,那么你感觉自己有点烧,一测体温是38度,你就知道自己发烧了。
能力模型,就是我们把自己知道的最小知识单元,用合理的方式统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比如,你是做销售的,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业绩做好。那么,你至少要在几个维度把销售的最小知识点给学会:开发客户,分析客户,建立联系,取得信任,挖掘需求,展示自己价值,价格谈判,转介绍客户等。你把这几个知识点搞清楚之后,你才有机会做一个比较牛的销售。
认知框架,就是你对于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全局性的认知。比如,你要作为一个企业家,那么,你可能要对如何管人,如何管钱,如何管事,如何谈融资,如何与工商法打交道,如何判断行业趋势等各个能力模型有够好的能力,你才能对于你公司发展有一个认知框架。
所以,很赞同网友说的:没有目的地学习都是耍流氓,没有系统性的学习都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你不知道你为什么学习而学习,还不如你去打一局游戏呢,至少还可以给你带来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