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一座山和另五座山——简读“灵山诗群丛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座山和另五座山        

        ——简读“灵山诗群丛

书”


汪峰(诗人,中国作协会员)

  

  灵山,灵氛。阳刚或阴柔、傲然或冲淡,但写这篇小文要绕过它。我是说,还有五座山和灵山并峙,那是上饶诗歌的山,需要我慢慢地阅读。

  

  熊国太:给你一滴露水,就得回赠歌谣

   

  首先来到灵山脚下的湖村。那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守望,她总从袋里掏东西,始终掏不出来,因为三十多年前就丢了,丢在了城里。是的,熊国太长期生活工作在南昌、温州,在诗中,他总纠结于自己被乡村丢了的惴惴。

  因此在他的诗歌里总是燃烧着乡愁的火焰,在《持烛者》的诗集中俯拾可见。他更多写及母亲。在《冬天的萝卜》里,母亲“十根手指冻得像十颗红红的萝卜”,“萝卜的根须,长成了母亲脸上的皱纹”;在《母亲》《燃烧的棉花》里,“茅屋里的灯盏”“你的白发与雪白的棉花相辉映”“听见棉花丝丝的痛哭”。思念是深切而伤感的。近一阶段,诗人九十四岁的母亲住院,他长途奔赴,在病床边守候,并在微信中贴出《山风》:“母亲在村路上哭成泪人/我就是泪人牵挂的儿女”,于是,诗人把山路踩出“许多思念的洞窟”。在《白石坡》中,母亲上坡下坡的白石坡,成了一段回忆的旧时光,牵念他的日夜惦念。母亲的忍冬草一样的头发披散下来,不再青青,变白。忍冬草下面诗人已从摇篮里走远。母亲是诗人与这个世界的通道,是诗人之所以活着的缘由,也是诗人“思念的源头”和永远咏赞的主题。只有母亲始终能让诗人喜泪盈盈或飞泪如瀑,只有母亲总能牵动活着的每一根神经。正是如此,诗人写给母亲的诗像手指触着烛焰一样,疼痛而火热,甚至有一股烧焦味。

  岁月不是洗去记忆,而是加深记忆;岁月不是洗去思念,而是加深思念。远离故乡,心无时无刻不在家乡。“我知信江北岸迢迢/北国红豆曾装满岁月的船舱/你知南国梦巷深深/曾闪过信江女子青春的倩影”(《听燕语起自信江》),古典的语言,借对女子的相思,深植对故乡的思念。故乡一刹那的闪现,就会点亮诗人。诗人还写了一组《在城市的阳台眺望故乡》,让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一呈现:“熊家状如船形,神似虎跃/村口一排香樟树/像劳作后的乡亲披褐而坐”,故乡的河流、浅湾、茶园、山丘、村落,如旧时光温暖地散落,时时让诗人兴奋起来。

  乡村曾是故乡和根的代名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城市化和工业化给乡村带来了破坏,乡间不再成为田园牧歌的场所,而是被挤压、被剽掠、被毁坏,落后、破败、没有活力和生气,成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居所,成了最后一片黄叶飘零的场所。在中国乡村的黄昏中,诗人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更凝聚真情,同时也显现出渗入骨头的疼痛。如《五只白鹭》:“五只轻盈的白鹭,悲伤的白鹭/站在村庄的鱼塘边一动不动//身上的洁白羽毛,一身的白羽毛/看上去/像五个披麻戴孝的人//事实上,三天前/五个留守儿童溺亡在鱼塘里/他们在异乡打工的父母还没回到家乡/悲怆的哭声就先到了一步//且惊飞了/鱼塘中五只白色的倒影……”乡村鱼塘的背景,五只白鹭、五个留守儿童相继入场出场。在白色、悲怆的白色的基调和画外音中,一部揪心的乡间独幕剧就此上演。还有被造纸厂污染的河流和被化肥破坏像得了癌症的土地,乡村的沉重感压得诗人喘不过气来。乡村不仅仅是水、土地被严重侵害,最可怕的是这块土地上,还产生了一批叫“农民工”的种群,他们散落在城市或工业化场所的暗处,以自己的负重和牺牲,垫高了当代社会的财富和欲望。在《肺矽病人》中,作者写了一位“农民工”的故事:堂弟熊国栋,为了养家糊口,在铅矿和打石场打工二十八年,最后“肺组织全部纤维化/就像他家用来垒猪圈的土疙瘩”,诗人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故乡普通人被命运折腾得从“壮实如牛”变成“说话声音细若游丝”,最后,无法 “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让人痉挛和难过。

  诗歌是难的,诗人更难,面对故乡,诗人愿意倾泄他的言词和歌谣,像饮露的蝉,故乡给你一滴露水,你就得回赠歌谣,诗人没有放弃自身的责任。

  

  渭波:刀片的锋芒

  

  选择这样一个词来写,肯定触着了某种锐利和疼痛。在沉重的生活或历史的刀背的推动下,人生,有时锐利如刀锋,寒冷的亮光,深刻的切入,对事物的破坏和穿透感,无不折射出一种不苟且于世俗生活和世俗写作的态度,孤独地断然而决绝地傲立于自己的高冈,举起刀锋将自己从钝和锈中救赎。  

  渭波的很多诗中都出现了“刀”这个词。

  “雨天,我蹲在滴水穿墙的檐下/将惯用的柴刀扶到泪流满面的磨石上/磨——/磨着单薄的锈钝、残存的锋口//我知道,我的四周总有许多黑白相交的事物/随雨水出没、沉浮、隐伏/不断改变一枚针与一群铁器的硬度/一把刀与一群刀手的距离//面对多雨的天气/我唯一可以放松心情的是磨刀/直到磨灭自已架在刀刃的身影” (《磨刀》), 一个雨天在檐下磨柴刀的少年的剪影。清冷,潮湿,受大山压抑而显得孤零零。渭波这首诗,明显有少年的记忆。在渭波《生命的陡坡》的文中我读到了少年的渭波:他的父亲在那场运动即将谢幕之际被“造反派”活活整死,母亲被剪 “阴阳头”,遣往外婆家劳动,他和兄弟姐妹只有在一个叫“迎春堂”的山村,跟着祖母放牛、砍柴,过着“冷了,用稻草裹冻烂的双脚;饿了,就挖野菜充饥”的灰色生活。渭波的个人经验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极有普遍性。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对社会愚昧落后和某些迷狂的痛惜,更注重表现人的个性,注重人的潜意识以及心理历程,对现实不合理的事物加以鞭笞和讽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共同的写作特征。北岛说,如果诗歌与世界无关,与人类的苦难经验无关,便失去了命名的功能和精神向度。很多诗人谈及诗歌的内核时,往往提到生活中某种深刻的灼痛的苦难经验或者是“少时的记忆”,因此这些会时时在诗人未来的诗歌中显影——至少少年的痛铸就了诗人个性化的性格,诗人在一个雨天磨柴刀,他是在磨砺自己的骨头,像唐吉·诃德一样要和风车去格斗或者和自己黑暗命运的影子搏斗。渭波的诗拥有铁器的硬度,拥有铁片在石头上来回刮削煎熬的声音,拥有子弹的速度及誓不回头的果敢与决绝,他说真正的诗人是在剑锋上行吟的人。正是如此,他面对黑白相交的事物可以磨灭架在刀刃的身影。因此,这些年来,不论时代怎样翻云覆雨,他都犹如阴冷的刀锋,直逼世界阴影和暗角。 “刀已切在一个人的右手/捅破了白天和它惯有的网/错过了左手和扭动手腕的阴影/闪着老屋上面的天和/扫把下面的地/与众多的脑袋对峙//刀好就好在从某种台面滑下/削散 子夜的烛泪/转到深山或民间的某种缝隙/偶尔亮出见血封喉的/锋”(《刀》),在诗中,他竟然“与众多的脑袋对峙”,即便被逼“转到深山或民间的某种缝隙”也要亮出“见血封喉的/锋”。渭波的作品和现实的暗角对立是尖锐的,他即使被逼入民间的某种缝隙,也要赋予自己刀的使命,甚至成为一个士兵去搏斗,他要挥动人生的锋刃去砍削,去刺入。甚至使自己成为古代的剑士或刀客,冷风拂过杀对方于十步之外。渭波在写刀时,我感觉刀的寒光,冷到了骨髓里……像一棵秋风中猛烈摇动的树,诗人不断地荡开叶子一样繁复的刀锋——诗人不厌其烦地写刀:“一刀下去,是刀/又一刀下去,是口/这是刀与口常有的习性” (《刀与口》),古老的铁质直抵现实的命门。  

  在我的印象中,诗人渭波一袭风衣始终在信江河畔游走,在他的头顶总有一些白鹭和他一起坚守着自己的领地。尽管岁月用沉重的影子拖累他,用坚硬的铁器锤击他,但他在沉静的写作中消解着自我,像从“岩缝中/夺路而来的/刀锋” (《茅》),寻找着越磨越薄永不卷刃的精神的锋芒。诗人可以一直战斗,他们的对手未必清晰可见,要付出的代价也是难以估量的。现已退居二线的渭波,是否一切安好。

  

  林莉:远方,春天,爱

  

  叶坞村,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红叶堆满山坞,多么壮观。林莉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林莉的诗章也许就是村庄里捡拾的一片又一片叶,这些深植于时间深处的不朽,或者痛和孤独,烈焰一样燃烧又灰烬一样熄灭。

  早年就读过她的诗歌,关于春天和爱,略为轻些。她的春天:“戴着善良的面具/荒草之根涌出绿色的汁液,枯萎的灌木又开出/一颗小行星” (《如果你没有抚摸过波浪》);“以幸福的名字喊我一次,更绿,更甜,更浓/……/那孤悬着的梦,斑斓的羽毛在草色上抖动”(《可以吗,以幸福的名字》),她像抖动黄金的丝绸、斑斓的幻梦。当然痛也很轻,仅仅是“蝴蝶状的哀伤”:一袭白色的连衣裙,在某个城巿的街道上,遇到了雨,一袭白色的连衣裙像白玉兰一样,收缩、微颤,然后荡开。“我看见一只羊,满身披着露水的羊/从午夜的树丛里悄悄地出来/它有羞怯的眼神,它有惊慌的表情/它有膨胀着的肺腑和心肝/它在黑暗里一点点变白,一点点颤抖”(《白玉兰在黑夜里开放》),在诗中,她像羊一样胆怯而温柔地看世界,像梅花鹿惊慌失措地看世界,她就像糖一样被数十层糖衣包裹着,内心的甜蜜,从不轻易地暴露出来。而她诗歌的语言也感染到收缩和微颤的气息:没有进行宏大的叙事,而专注于身边的一些花草、蝴蝶。在叙述中,尽量让语言不温不火,平缓而内敛,正如她自己所说:“一首诗我主张追求美感,锤炼语言,让它蕴藏欲语还休的魅力。”像用纸包住火,她努力把自己的燃烧藏在暗处,当然,林莉的诗有些地方也恰到好处地荡开。语言直接,准确、干净,清晰、透明而又不失诗意:“哦,这桀傲的羊,深夜里不安分的羊/它年少轻狂多像我/可我捉不住它,只好随它一同被月光流放”(《白玉兰在黑夜里开放》)。她坐在暗夜的窗台上,像一支火玫瑰一样充满香馨地呼吸,当她转过身去,大地上所有的树叶都叹息声般飘落。

  一粒露珠,要反复地剥开,要剥出花瓣,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裂变。随着岁月的更替,林莉的诗歌里更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疼痛和迷离。“我走进中年长着青苔的井口,我扔下/少年的木桶,我汲取出童年的甘泉/一根生命的井绳越磨越

细,命运的/深井越来越深不见底”(《去北邙……》),对于命运,我在读她的诗时突然想到李清照,有着一种失国之痛。她失的国在哪里,我曾带着这种疑问。“那颗暗藏的野心、血肉里的一枚钉子/再也无法从麻布袋般的身体里扎出//黑暗的缝里/我裸露的皮肤上,一滴血珠”(《过了今夜》)诗人捂着情感的灵苗,让它长大,让它茂盛,让它迎接风雨和狂暴。她的情感处在摧折的煎熬当中,这种煎熬,让诗歌的翅膀不再轻飘。语言恍如飘浮在暗夜里的水泡,被沉重刺破。“我在伤口里看见另一个我”,林莉的诗歌又把我们带到暗处,带到情感最容易受伤,最容易窒息和渴望爆发的地方:“酒像一台探测仪,不断探向身体松动的螺钉/生锈的接口,断裂的路径。但仍有什么在黑暗中果断撒手,酒是另一种空气/液体的毒滋养着一朵妖艳之花,它/激烈的唇深吻冰冷的额,这一刻/如此温情脉脉,叫人委曲得想痛哭” (《酒吧》),她的诗歌流溢着夜晚、黄昏、落日和月光的郁暗、游离,带着铁锈一般沉重的气息,这最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升华了她的诗歌内质,使她的诗歌更加丰满,充满力量感。

  林莉的诗更多地提到远方。她多次梦想着离开消耗过她少年、青春甚至余生的小县城。 “我准备好了/最好是落日时分,最好是/落日的那点神秘的嫣红/铺展在临风的湖面//我准备好了/最好是大地空无一物,最好是/我跟着我的马/走向了白云深处”(《我跟着我的马》)。但她又提到狄金森,提到远方是自己的身影的一小块面积,提到远方是自己徒劳无益的另一部分。

  

  徐勇:静止抑或奔走都是一种抵达

  

    我常常想到徐勇,他的策划能力。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地域诗歌的造血者。很多年前,他倾注精力鼓掏他的“新诗教育学”,传播诗歌。2005年,策划上饶谷雨诗歌节,让全上饶有机会聆听舒婷。他长期在地方文化管理岗位,这也符合他的工作。

  第一次见到他,他还是师范的学生,但已在文坛小有名气。后来在较长的时间里,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诗歌,他的“欲飞的七行”,意在建构一种诗歌崭新的形式。

  我始终认为,“欲飞的七行”这辑诗,代表了他写作的一个向度和高度。我过去在《诗刊》和年度选本中读过,现在再读,我觉得这些诗是节制的,形式感很强,同时它的内质也是真气充塞的。在这组诗中,天空高远,大地空阔,灵性运行在水上:“快看!那雪山就要崩塌/就要!//惊飞的鹰,发出阵阵尖叫/它的叫声/让天空变得更加空空荡荡//天空有多空/夜晚就有多暗”(《雪崩》),像一柄银制的弯刀,在神圣的天空闪着亮光,但它也会砍下来触及世间的暗:“来自黑夜的梦幻呀/被什么照亮//只要我登高一喊/天空!/也要为我闪开一条大道//穹顶之上/是谁将黑暗深深埋葬”(《闪电》),这首诗有时会让我想起庞德的《地铁》,意象黑色而沉重。这说明他在背负时间前行时,对生命本真的思考是深入的。在诗中他想把自已与闪电对接,想从生命深处的黑色元素中弹起/让青春热血奋身一跃/找到内在的真理之光,于是他手执闪电,想登高一喊!想让闪电成为另一条道路,但他廓开的只是胸中的伤口和眼中一个个迷团——诗句虽短,包容很大,有一种震慑力。“我目睹摧折的枝桠/引爆一场地震”(《闪电》)、“要是天空真的塌了下来/我该将它搁置在哪个山岗”(《惊蛰》)等,诗中气息充沛,他像在聚集红磷,最后把胸腔炸毁,飓风般的摇撼和旷大,很值得品味和玩赏。 

  在徐勇的其他诗中,我还可以看到一个眼晴洁净,但举灯负笈而行的形象:“昏暗的木屋,飞溅的火星/高举的锤,伴着明月缓缓下沉//请把微微的弯曲,一点点敲直//要不,请把笔直的骨头/一点点扳弯//这些年,我一直这样活着/双手垂立,偶尔举过头顶”(《路过打铁铺》)。明月之夜,昏暗的木屋,打铁铺四溅的火星,打铁者像一个设计师,他铁锤丁丁,正置自己于人生的困境:正把“微微的弯曲,一点点敲直”;或者把笔直的骨头,一点点扳弯。徐勇困倦的眼睛因试图解读生命的本真而闪耀着疼痛的火星。铁匠实际上是山中茅屋中的智者。我在解读他的另一首诗《烧红的铁伸进了水中》更是触及到他的心跳:在他的惊讶中,一块烧红的铁正进入水中——很多人都见证过这样的经历:当春天激情抵达高潮正沿着千树万树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时,一场殘酷的暴风雨将一切毁灭!正是如此:徐勇的这样一声喊叫撕心裂肺:“‘看啊,光明多么短暂’/我什么都还没张口,烧红的铁就已熄灭”!我从他平静的诗句中总是读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狂风中/多少人不能将一棵小草扶起//甚至!/不能让自己活得更像一棵草”,现实必然是一种窘境,诗人的呼唤或呐喊最终被时代的江流卷走,没有一点声音。

    徐勇勤于笔耕的同时,还写了很多歌词,还策划了很多上饶本土文化宣传活动。他在倾心助推地域文化。我更多地回忆起我和他交往的二十多年写作时光,想起寓居在他的宿舍,写下了《在上饶县和朋友交谈春天》等诗作。想起那一年,我的诗集《写在宗谱上》出版,我和萧穷、傅菲、发贵等诗友聚在他家中,我们几乎饮完了把他多年窖藏的美酒……时光更替,相见时难,但诗情、友情温暖如初。

  

  傅菲:在黑夜中熬尽一生

  

  灵山之下的饶北河日夜奔流。伴着河水的奔流,一个诗人也走出了自己的领地。他从山村进入县城,又从县城进入市里,这之中经常出现我的影子:傅菲算是和我探讨诗歌较长时间的诗友之一。而后他奔走于安徽和福建,我入川,各自分散,很难相聚。

  青春,湿淋淋的青春。因为爱和诗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某个地方,我会突然遇上他。有一段时间,他带着漫游者的孤独,在上饶、铅山、德兴等地飘忽。他的诗有情的浸渍,有苦涩和模糊,因此反而显现才华更汹涌的喷出。他不胜酒,但我们见面多是酒。印像最深的是在德兴长田的山中,白鹭栖于树枝,白月照遍山林的静寂和酒后昏睡的诗人们;另一次是永平铜矿主干道单身楼雪光映照下的某个冬夜。在酒的蒸腾中,诗歌又伸出更旺盛的青枝绿叶,将人生之路弥漫。

  傅菲用尽时间的积蓄,逐步堆垒着他的山岗。和他的散文偏于叙事不同,他的诗是抒情的,充满现代性的狂野、撕裂,情感也很赤裸。他和进行时的时间挨得很近或者说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社会变革时期的震荡往往把他抛入思想的漩涡,使他不得不接受痉挛的现实。天空及山岗的暴怒会深刻地触动他的神经,这些,在他早年的诗中较明显地显现出来。如他的诗《山顶》:“不能再高了/它已经是天空”“没有山顶该多好/草原和海洋不需要匍匐/心口也不受压迫”;在《埋葬马的人》中,他饱受着积郁的疼痛:“他把天空埋进坑里/把十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埋进坑里//埋葬马的人掘土取暖/是什么盖上了他的胸膛”;在《废墟》中,他也在狂呕他内心的隐痛:爱神“胸腔残破”“五朵葵花喷射黑暗的漆”,但“拒绝喊/但不能拒绝死亡的歌唱”,作者伤心入骨,发出了呼喊:“风啊!揉碎我!”直至“黑暗更加弥合 在海水里我的舌尖等你/翅膀刀锋一样横过天空”。每个诗人,总有一个词或几个词和他对应。词的色彩,词的温度,词的深度——像一块磨石,词不断地磨亮作者的锋芒。我在此想用“黑(黑暗、黑夜、黑色等)”来解读傅菲的诗,虽然牵强了一些,但多少可以道说他的某种意识深处的存在。“额头上有两块乌云,晦暗是天空的骨灰”(《黄山冬景小记》),诗第一句就如卵石下滩,给读者带来深重的压力。还有《黑夜的太阳》:“他必须/提防毒蛇 假想的深渊//不为别的。他只想知道夜有多长”,漫漫长夜,渊面幽暗,毒蛇深藏,这样的人生有多险恶;《那一夜看见巨大的乌鸦》:“一只死亡的乌鸦/大地盛装不下它的躯体/黑暗的重量砸在心头难以喘息”,诗人把黑当作成吨的墨水在诗中倾泄:“胸腔里的海,是另一片黑暗/缓缓地漫上来,漫上来//黑色的/是你浓缩的全部/是我疾病的起源”;《从黑暗到黑暗》:“我说今夜遭遇:黑暗上升的重量”“一个人领着大风前进/后面紧跟着一大群狂奔者/他们的盲目使大地猛烈震颤”,还有“脸被黑暗涂改”“你是否陷入一滴墨水的汪洋”等,诗歌中,黑的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显得积郁和具有绵延不绝的痛感。

  黑暗是向下的贴近和灼痛,是泥土的深呼吸。傅菲的乡土歌谣也充满灰色。如他写《信江》:“像一个老人。老得像时间//它老得那么孤单/像被人群抛弃的一个”。故乡是盐一样的晶体,是进入骨子的苦涩和咸腥,是死在大地上被抛弃的躯壳和尸体。而诗人总处在梦游中:“冬天过后 稻草在水田腐烂/我怎么也找不到/记存最朴素名字的骨骸” (《望一眼稻草我就想起家乡》),对于家乡,如果泪水是火焰的话,他宁愿成为一抹灰烬,但他仍期待着,从胸腔的暗角里涌过来的绝世的暖意:“茅檐上 铺了一层厚厚的阳光/寒雪消融。母亲的空土罐/有我们所有的积粮”(《茅檐滴下的民歌》),在被撕裂的世界里,仍有一股热流挂在柿子树一样高的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载《星星诗刊》(诗歌理论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特别的一天,也是意义很深刻的一天。无法作多少的解释,一切只是最好的安排。活着的时候,世界太美好,以至于我们忘记了...
    敢说真话的妖精阅读 322评论 5 3
  • 芳姐,今年36,比我还小三岁。叫她“芳姐”,是因为她是资深的美甲师;叫她“芳姐”,还因为周边人都欣赏她,羡慕她,敬...
    小小芒果树阅读 519评论 4 9
  • 如果我当年不投江,现在你们连这3天假期都没有。 ...
    D004迪阅读 16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