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输出?
忘记从哪里听来的故事了,可能是来自小学的语文老师?
话说苏洵(以前听的是苏辙,后来才觉得要么听错要么记错了)小时候贪玩,不读书。年纪很大了(他自己说“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才开始读书,而且只只吃不拉,后来憋啊憋,把书读好了之后才开始写文章,于是写得很好。
当时我完全误解了(或者老师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故事:读书就好,不要写文章,光吃就好,吃多多,拉少少,才能拉出好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管输入就好,输入得够多够好,再去输出,才是棒棒哒。
这让我人生的前半段一直处在一个(错误的?)奇怪的认知状态里——只有好好吃,暂时不能拉,以后才能棒棒哒,读书就是读。
如此这般,就成了习惯。
读书作为一个爱好从发展到繁荣了,渐渐也习惯于看了就算,整理一下?好像是有的,后来越来越少。写点什么?给人讲一讲?用一用?好像没类似的习惯。
我并不是在讲一个故事怎么影响了一个傻子,而是,一个关于习惯成自然的故事。我习惯了看书,也习惯了不输出。
后来才觉得难受。
读书嘛,以前的看法是,我读的开心就好了,就跟小伙伴们打游戏、玩运动一样,开心就好了,有人要追求水平,但是于我玩得开心就好,水平高低不在考虑范围。
后来才觉得难受。真难受。
看了好多,想了好多,自己不整理,就像一堆杂草塞在脑子里,被脑子里的水泡着。
后来更让人着急的是好像人有了更多的想法,我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但是好像我习惯了满足于想想就好,我负责消耗,产出熵,垃圾什么的,我不愿意制造,精品?我也造不了。所以我继续吃吃吃、读读读好了。
我一度怀疑我读书读傻了。嗯,不是我真傻,是读书读傻了。
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于是变得不止难受、而且焦虑了。这件事是——好像大家都觉得读书就是来有用的,而不是来有趣的。没学到东西或者读书了没有东西呈现出来,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或者人家以为你读书了诶,你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会懂更多呢?好像没有,别人的以为就是自己的压力源。虽然没谁逼着我就是了。
还有一个问题。
脑子里想是一个步骤,但是和说出来还是不一样的,和做就更不一样了。
接收信息和重新把信息整理后输出是多不一样的事情,不说能激发多少新思考,对原信息记忆、理解的错漏之处必然是会得到一定暴露的。
脑子里想,和做,这之间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
想想都觉得自己好渣。好傻。
嗯,以上就是一个没有输出的人怎么阅读越傻的一个剪影了。
为什么要输出呢?
输出信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重新组织、重新思考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人家的高楼再漂亮壮观,那也是人家的,你进去参观一下,惊叹一番,欣赏欣赏,挺好,但人家的终究不是你的,你也不能假装人家的是你的,待久了会被人提出来的。所以看书很重要,你知道什么才是美的、好的,知道人家的房子有多漂亮,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有更多地准备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可是只是去看,自己家的房子只是随便扔些烂砖头破瓦片,那你仍然住在破茅房里。
输出信息,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读书的目的所在。
为什么读书呢?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为了掌握一项技能,为了对某个方面有更多的认识。这些目的,本身就要求你及时地将你接受到的信息转化成你能够使用的,越及时越好。干一天活拖三天,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这样都不太好吧?读了,然后输出,这就是基本要求。
输出信息,不是杀人犯火打家劫舍,没什么大不了的。读书,也不是个多大不了的事。
读书,我就爱读书,我就不输出,你奈我何?个人兴趣方面,没什么人能够怎么着另一个人。但是读书这个事情本身,不是多大不了的事情。读书唯一直接的后果就是读书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附加的是“必然”的。读书了必然人品好?读书了必然懂的多?读书了必然受人尊敬?读书了必然可以拿更高的工资?呵呵。这些都不是必然相关的。就像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对你好是福,要感激,对你不好才是常态,没什么好觉得不该的。
读书,也是一样的,你不必然单单因为读书而得到任何东西。
读书了为什么要输出信息?因为输出信息的过程能够让你更好地获得你想通过读书获得的那些好处,不功利地说,就是输出信息能能够让你更好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并且让你因为阅读得到更多享受、更好地阅读。
但是输出信息也不是多大不了的事情。放屁打喷嚏都是输出信息,尽管你可能不爱这样的输出。你输出,可以有一个对象,可以有很多对象,也可以只一个人来输出。所谓输出就是提供信息、输出信息、整理信息、创造信息,简单说就是你提供信息(放屁)、另一方接收到信息(听到响声闻到臭味),而和阅读有关的输出,就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屁,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屁出来之后,一直能够被人“接收”到。嗯,输出就像放屁那样,没什么难的。
为什么要输出呢?就是输出是个好事,不输出可能是个坏事。形象点说,就是输出是流水不腐,不输出就是憋一个很长很长的屁,可能会憋出问题。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