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陶瓷民谣集成
高建龙
铜川,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纽带,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曾出现过古文化的繁荣时期。早在五千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同时,创烧于这里的耀州窑,又是中国古代八大窑系之一,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时就已相当成熟,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在金代前期继续烧造,而且作为贡品,时不时向皇宫进贡,从北宋晚期开始到金元以后,耀州窑中心窑场逐渐从黄堡向东迁移到立地坡、上店、陈炉。到了明、清时期,陈炉成为耀州窑的中心窑场和代表,一直延续到现在。耀州窑在1300多年的烧造历史中,不仅为我们遗留下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陶瓷制品和烧造遗址,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与瓷器有关的民间歌谣。歌谣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它的根始终深深地扎在黄土地上,它是以乡土人文为核心,以乡土生活为基础,是由民众即兴创作,又几经提炼,在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一种土文化。多年来,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与陶瓷文化有关的民间歌谣,因时过久远,好多民谣口述者,已忘其姓名,现能记起的口述者有:郭孝明,杨金友,宋六老汉,陈文俊,韩英海,穆俊峰,许进学,任广才,赵新庄,孟积善等人。
一、表现陶瓷产品的歌谣
(一)
冬盆盆、夏罐罐,
一年四季卖老碗。
(二)
嫽钵钵、踏调伙,
乖娃娃、吃馍馍。
(三)
凉盘嫽的没豁豁,
陈炉老碗深窝窝。
(四)
圆圆的扁扁(ban-ban),
噹啷啷的硬錾。
(为推销有缺陷的产品,而创作的一种说辞,即瓷器口不圆,但不影响使用。瓷器虽有裂缝,但经火炼成器,敲击声脆没问题,便宜处理的促销广告。)
(五)
硷要稠、釉要稀,
烧出瓷器赛青器。
(六)
缸盆碗罐有贵贱,
家有次货不上算。
(七)
讨价还价人不恼,
上门买货狗不咬。
(八)
碗薄磕不烂,
面筋挑不断。
(九)
真金不怕大火炼,
瓷货不怕人检验。
(十)
碗碗碟碟货物全,
挑挑拣拣人不嫌。
(十一)
货真买主多,
价实生意好。
二、表现制瓷技艺的歌谣
(一)
金娃娃、银娃娃,
不如咱这泥娃娃。
金银柜,粮食囤,
顶不住咱这搅轮子棍。
(二)
产品成色好不好,
先看窑匠老不老。
窑匠老来经验高,
装的坯多精品多。
(三)
作坊轮子转得快,
全凭学徒轮棍带。
(四)
棍子拿在手,
眼把轮窝瞅。
稳住棍稍稍,
用力在双手。
(五)
轮子转的哗哗哗,
塌泥照准鼻疙瘩。
双手抱泥使劲搂,
稳定中心才上手。
(六)
匠人拉坯好与坏,
咋撩作水不对外。
(七)
里手慢,外手快,
外手要把里手盖。
里手硬,做成瓮,
里手软,做成碗。
里手半软子,
做成罐罐子。
(八)
石轮旋转地浮空,
范土为形物象工。
炽碳烘炉如炼石,
前民利用酬神功。
三、劝娃们学艺的歌谣
(一)
只要肯干,
事成一半。
(二)
瓷坊师傅领进门,
融会贯通在个人。
(三)
遍地都有金元宝,
全凭勤劳双手找。
(四)
厉害师傅严,
学徒手艺全。
娃勤有眼色,
师傅喜在心。
(五)
制瓷不怕难上难,
就怕匠人不耐烦。
(六)
眼过千遍看人做,
不如亲手摸一摸。
(七)
严师出高徒,
艺精靠悟道。
四、民俗方面的歌谣
(一)
五月十五滴一点,
耀州城里买大碗。
(二)
三月三、下一点,
耀县城里买大碗。
(三)
收秋不收秋,
先看五月二十六。
五月二十六滴一点,
陈炉山上买大碗。
(风调雨顺,有雨便预示着丰收,农户便能吃饱,瓷器便能畅销。)
(四)
妈也会,娃也会,
瓷窑背上烙锅盔。
(五)
窑匠门前过,
请到屋里坐。
摊煎饼,
烙油馍。
虽说不卷窑,
或许用得着。
(六)
午睡一觉真松泛,
阵阵凉气嫌衣单。
烈日炎炎暑难堪,
窑洞里外不一般。
窑里清爽人舒坦,
窑外人人汗不干。
(七)
瓷窑点着就是嫽,
窝子里面卖红苕。
炒熟豆子崩玉米,
瓷窑背上烙锅盔。
歇火老幼谝闲传,
闲聊话题说不完。
称赞善良批评恶,
道听途说消息多。
(八)
陈炉古镇几千年,
陶砖窑洞祖先传。
黑漆油门红边边,
角盆围了一圈圈。
家家陶瓷如画展,
美观大方真耀眼。
窑洞夏凉冬天暖,
住在里面赛神仙。
(九)
正月十五耍社火,
跑到湾里看秧歌。
你也笑来我也笑,
水泉头村踩高跷。
你也会来我也会,
咱俩唱段《花亭会》。
你也吼来我也吼,
北堡子上唱《抱斗》。
你也乐来我也乐,
看罢社火把酒喝。
(十)
白白的门墙下地子窑,
下苦的回家炕头上坐。
(十一)
窑上摞窑一层层,
烟囱全用罐垒成。
(十二)
陈炉祖先就是灵,
锅灶连炕大发明。
饭做了、水烧了,
黑了睡觉不冷了。
(十三)
十冬腊月北风寒,
瓷窑背上谝闲传。
歇手歇眼窝,
浑身都暖和。
歇脚又歇腿,
上路走起美。
(十四)
罐罐垒墙墙不倒,
笼帮铺路冲不跑。
瓷瓦换钱花不了,
庙会热闹人不少。
(十五)
陈炉人就是犟,
不置铺盖光烧炕。
一安烫三安凉,
烫地不行翻个向。
五、诙谐幽默的民谣
(一)
伙计打了碗,
一下子骂了年半。
掌柜的打了瓮,
水眼釜餐都能用。
(意思是伙计不小心打烂了一只碗,被掌柜的骂了好长时间,而掌柜的打烂了比碗更值钱的瓮,却说烂瓮片能铺水眼,半截瓮还能喂猪,咋说咋有理。)
(二)
吹东风起南云,
学徒娃锁窑门。
(意思是风雨来临,干不成活了,学徒娃可以锁门玩耍去了。)
(三)
坯房佬、坯房佬,
陶泥做坯双手搅。
弯腰弓背神力大,
婆娘娃娃享福乐。
(四)
偏脖子掂瓮借向哩,
陈炉人搬家有罐哩。
(意思是戏说天生有偏脖子病的人,掂瓮无需偏头,陈炉人把扛叫做掂,二句是说陈炉人家里就是瓷器多。)
(五)
漏漏大缸扁扁子盆,
麻迷子婆娘走扇子门。
(六)
拉长送扎,
烧红再搭。
身摇着,
眼睄着。
手拿碳锨,
常撩着。
(旧时人们做饭烧火要用风箱,这便是拉风箱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