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子柒“消失”2个月,引发网友无限遐想。
李子柒,从2016年《兰州牛肉面》的短视频得到了关注,到成为网红届的顶流、“文化输出第一人”,曾经以1410万的订阅量创造了“最多订阅量的YouTube中文频道“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国内各个平台粉丝总计超1亿。
她创造了无数个“流量神话”,她的成功,是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顺势而上,获得的成功。
可是,和李子柒的一样热衷奋斗的自媒体博主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人反而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入错行。
你是否经常会发现:
同一时间毕业的朋友,在不同的企业和环境下发展,大家都很努力。但几年之后,发现结果大不相同。
为什么?
因为大家在不同的船上,有的船是逆风而上,有的是顺风而行,顺风行船显然要快又轻松,逆风则又慢又吃力,甚至原地打转。
这个“风”,可以喻指行业,“船”,是指企业。
所谓好风凭借力,顺风好行船,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选好行业和企业,便会事半功倍。
前湖畔大学学术主任、 腾讯的产品总监梁宁在她的《产品思维》中也用点、线、面、体的关系,来强调不管是创业还是职业发展,对大势的选择应该先于其它。这个大势就包括行业趋势。
在谈论职业价值时,下面的这个公司经常被用到:
职位价值=行业竞争力×行业内企业竞争地位×企业内该职位所在价值链位置
那么,如何选择行业呢?
坊间有很多行业分析的逻辑,但大部分都听起来有道理,但操作难度极大,比如:
“选朝阳行业,不要夕阳产业”?
说法很对,所谓朝阳和夕阳极难判断,举个栗子,电影行业,90年代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人们一度以为电影业会从此消失,都说它是夕阳行业,但经过十多年后,电影业浴火重生,又重新进入高速发展。
正如郎咸平所说:“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维。”
“选热门行业”?
现在行业转换实在太快,去年还火热的的共享经济,今年就凉了,所以热门的持续性太差,不靠谱。
学了下面这个方法,相信你就不会再纠结了:
行业价值链分析法
产业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体系,称为产业价值链。
比如工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是这样的:原材料供应(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销售(经销/零售商)——售后(服务/维修/衍生品)。
行业价值链分析其实就是将一个大产业的多个上下游细分行业,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找到整个产业中最核心的、最有职业价值的子行业。
职业价值最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利润最高、最赚钱的环节。那就是整个产业中最值得我们投入的行业。
拿前几年最火热的地产行业来举例,地产的产业链,套用工业企业产业链模型,可以这样分出上中、下、游:
上游:主要由政府供应土地,建筑企业负责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公司提供材料如水泥门窗等,设计院提供设计;
中游:是房地产开发公司;
下游:是物业公司,商管公司、房产中介等。
如果想投身于房地产行业,你应该选择哪一类公司呢,是施工企业、设计院、还是物业公司、房产中介还是地产开发公司呢?
问问身边的房地产从业者,就会知道他们虽同处一个产业,但收入却有天壤之别,以某工程专业毕业五年的从业者为例,看他们的市场薪酬水平:
岗位:工程经理(五年工龄)
建材公司 10-15万元/年
开发商 30-50万元/年
建筑施工企业 12-20万元/年
物业公司 10-15万元/年
你看,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工作年限,同一个产业链,五年的时间,收入差别就达3倍。和行业选择比起来,个人的能力差别的影响微乎其微。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用独家开发的产业裢价值分析模型分析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在选择行业时,我们看看这个行业裢中:
核心资源集中在个环节?
核心技术被哪个环节掌控?
哪个环节的利润率最低?
谁掌握了终端客户?
谁的有最强话语权?
搞清楚之后,就得到以下的结论:
你看,在整个产业链中,地产开发商几乎占尽天时地利,相信看完之后,你就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再也不会被某某规划大师忽悠了。
以上这个方法适合所有的行业链分析,你可以先选定一个大产业,然后在产业裢内应用以上的模型。大的产业可以参考各年政府公布的行业统计数据,找出最赚钱行业。
比如下图是2019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行业利润率数据,可以看出利润率最高行业还是那些上游资源型行业和垄断性消费行业,比如石油、烟草,白酒、医药、高速、奢侈品行业等。
小结一下,这个方法就是先选出最赚钱的产业,再用行业裢分析模型从中找最出最优子行业。
学会了吗?布置个小练习,今年最火的行业要属半导体芯片了,那么如何在这个产业裢中选择子行业呢?
本文作者:资深人力官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