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库

水库正面

村里原来大大小小有六七座水库,应该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吧。可惜有的已经干涸了,有的被人为的夷为平地,种植了庄稼,栽了树。

最大而且常年不干涸的水库就是位于村子东边的土沟水库,因为在村子东边,所以大家也习惯叫它东沟水库。

小时候偶尔去过几次,因为离村子太远,路也崎岖不平,通往水库的路上杂草丛生,经常有蛇虫出没,水太深,太危险所以很少去,大人也不让去。饶是如此我们也会偶尔偷偷去游泳。

如今多年未去,偶然间听邻居说东沟水库下边的几颗树上知了很多,有人一下午功夫就捉了三百多只,闲来无事,我也心动了。

一日下午,正好要去沙崖沟看看花生地里的草有没有泛滥,一看还好,地里没什么杂草,于是我早早的往回返。

回来的路上,看路边有今年新栽的杨树苗,很多都干枯而死,我随手折断了一棵比较高的,从兜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捉知了的“面筋”。

说是面筋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筋了,以前捉知了都是先和面,然后用水来回洗,把淀粉淘尽,直到最后只剩下黏黏的蛋白质,我们俗称面筋。

把面筋粘在长长的杆子上,可以用来捉知。今年流行一种小孩玩具,塑料制品但是很软,任意揉捏,虽然不黏,但是不知道谁发现用它来捉知了也挺好,而且可以反复利用,于是流行起来,我用的就是这种“假面筋”。

小时候东南沟走了多少次了,如今每次去都不是当年的模样,也谈不上好坏。走到三岔路口时,我想起了邻居说的话,对,我为什么不去东沟水库看看,说不定也能捉很多知了,重要的是很多年未去看看了,去欣赏一下景色也不错。天色尚早,说去就去,于是我奔水库方向而去。

东沟水库是依据地势而建,听老人们说,以前这条沟很狭长且很深,小路蜿蜒曲折也很难走,沟里到有一条小溪,都是从沟沟岔岔里渗出来的水,对此有印象的至少也得六十多岁开外了。

虽然建了水库,但是水库下边的沟里却常年有水,我印象中也确实很难走。

我原来也怕电动车靠近不了水库大坝,担心路上太泥泞。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路很好走,而且远远就看到水库大坝了,车子居然能直达坝底。

仰视大坝

以前大坝外侧整个斜坡上都是绵槐条、蜡条,大坝下边也是树林,如今却是没有树了,放眼望去大坝附近很大一片面积都一目了然,只有大坝坡面杂草覆盖,这样便于防洪救灾,及时发现问题,却已没有当年遮天蔽日的壮观了。

下车后,找到了沟侧东边的几棵大树,可能是我来晚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知了。有知了却也位置挺高,我拿的杆子根本够不着。

索性咱也不捉知了了,安心到大坝上看风景吧。

我顺着大坝东边踩出的小道往上爬,一会就到了坝顶。

水库坝顶

我记得以前需要很久才能爬上去,还要从树丛中穿过,根本没有路,这次居然这么好攀爬,而且大坝也没有以前高了,我有些失望了。

坝顶更是让我失望,原来的坝顶只有一条小道,道路两边是棉槐树丛,很难走,人进去根本看不到,而今的大坝顶很宽阔,而且修了路沿石,中间铺的路面铺着青石子,到处是人工的痕迹,全无当年树木成荫的乐趣。

真的是很多年没来了,我居然不知道大坝什么时候被重新修新了一番。

水库里边的坝面也没有了往日的树木丛,取而代之的是石头铺的坝面,虽然整洁却缺少生机和神秘感。

水库里的水位很低,而且里边长满了水草。印象中的水库很大,甚至望不到北边,周围也都是茂密的树木,水很凉,甚至有望不到底的青蓝,里边也不是被水草占据。

想是近几年的干旱让水库没了往日的风采,周围的树木也被砍伐殆尽,面积萎缩,甚至被开垦成土地。

远处有人在钓鱼,其实水库经常有人来钓鱼玩耍的,水库里也一直都是有野生鱼的,虽然面积大,却一直没有人工养殖,可能是怕水库太大,库底情况复杂,不好捞鱼吧。

东沟水库是有大鱼的,因为自打它建成就没干涸过。听说,有一年邻村几个人在水库里捉了几条大鱼,最大的有七十多斤,为了抢这条大鱼他们最后动手打了起来,其中一个把人打伤了,连夜跑到外地躲了几年。

水库里有大鱼却没有捉到过更大的,有人说,夏季水深时,在水库最北侧的上游地方,会看到有几条大鱼,看着跟二三百斤的大猪那么大,我想这话是夸张了。

总有人想捉大鱼,所以会用雷管炸鱼,甚至撒下药来毒鱼。

有年夏天不知哪的人来毒鱼,可惜当天没发挥药效,没见着鱼,然后就走了,第二天毒死的鱼全部漂浮上来了,在水库边干活的村民们看到了,反而捡了不少。

有经验的老人说,水库里的大鱼是捉不到的,即使抽干水,也不会被捉住,因为鲤鱼卧底,会钻进淤泥里,想捉住它很难,而且这座水库本身有泉眼,会泉水,所以一般不会干。

我印象中这条沟里是三座水库相连的,最下边这座水库最大,上边的两座水库也会向下流水,所以很难干涸。

水库上下的沟岔里原来有很多螃蟹、河虾,可惜现在水少了,农药污染严重,导致它们也几乎绝迹了。

这样的沟岔里自然少不了蛇的出没,以前晚上用手电筒照螃蟹,经常遇到蛇,所以很少有人敢晚上去了。

据说有大蛇,有人曾经在水库下的沟岔照螃蟹时,就眼看着一条大蛇从小路上横穿过去,估计有扁担那么长,几个人当时都吓得不敢跑了,所以眼睁睁的看着蛇过去了,回过神来后飞快的跑回家了,以后再也不敢去了。

大蛇是有的,但是有没有那么大就不知道了,估计是种错觉吧。

水库简介

在大坝的西端立了一块石碑,看了水库的简介,我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这个结论,说水库距离村子二百米,我感觉至少得两三里地吧。

水库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农业建设的需要,当初建水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蓄水灌溉。

据统计,中国有8.4万座水库,其中1976年以前就修建了8.3万座,时至今日我们都在享受着那个时代留下的劳动成果。

东沟水库始建于1971年,依据地势,将沟底的土以及沟子两边的土挖出,筑做大坝,同时扩大了库容。

当年是大集体时代,人们一刻也不得闲着,春种秋收,冬天就修水库,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全凭一腔热情。

水库修建成功以后,很快蓄水并发挥了作用,灌溉农田。

人们在下游修建了渡槽,将水引到了花子沟水库,通过水库和渠道,继续灌溉南涯头、沙滩和南洼的一片沃土。

我小时候,东沟水库放水时村里都会在喇叭吆喝一下,让附近有地的村民抓紧去浇地。

渡桥(渡漕)

那时水库里的水还可以过渡槽的,后来水少了,加上渠道维护不利,水再也过不去渡桥了,渡槽那端的水库也干涸了,逐渐夷为平地,成了耕地。

小时候还经常攀爬渡桥,甚至从渡槽一端爬到另一段,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更不要说是攀爬了。

如今的水库里水位更低了,连水库下游的土地也滋养不到了,更不要说流过渡槽了。就像很多东西都有保质期,水库的历史使命好像也被终结了。

总之,水库曾经是这片土地丰收的保障。而有如此头脑能够利用地形设计这座水库和渡槽的人,现在看来都不失为一个天才吧。

现在的水库虽然被修缮了,我却总觉得不如以前自然了,希望水库能焕发新的活力,造福于民,而不仅仅是个摆设。

从水库回来,我问了很多人,水库是哪年建成的,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我说那你们去看看大坝上立的水库简介吧。是啊,当年的许多人都去世了,曾经的壮小伙们也都已经年过花甲,没人记得也是正常。

虽然没捉到知了,但还是了却了我多年来再游水库的心愿,可惜它再也不是我记忆里的水库了,我也没能再下水畅游一次。

我想水库再也回不到它风光的时候了,就像我也不知道哪天会再来欣赏它的风光一样,一切都是未知,既然如此,那就顺其自然吧。

水库西

水库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觉得水库很大、很神秘,每次都是很多人成群结队瞒着家长偷偷去,每次都有种去探险的感觉,而且确实也有几个比较险要...
    南海大魔王阅读 165评论 0 1
  • 【题记】海狸,此时夜已深沉。曼谷结束了一天的炎热喧嚣,迎来了夜晚的凉爽静谧。疫情还未出现向好的迹象,日益增长的确诊...
    曼谷小青牛阅读 914评论 0 3
  • 1. 一个月前,弟弟对我说,他想回故乡老家夏家寺水库走走看看,约我一起去。 近年来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奔波在家与...
    锦绣英子_def2阅读 1,741评论 3 9
  • 小雨点最高兴的就是骑着他妈妈那辆破旧的女士自行车在水库边的堤坝上来回飞驰。 虽然他一样够不到车座,只能站在两个脚蹬...
    王归源阅读 1,504评论 9 110
  • 周公宅水库,坝址位于原周公宅村,水库因此而名。 周公宅水库和下游的皎口水库,是宁波人民的两个大水缸。 这里原属赤水...
    颖之星语阅读 693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