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花季,十八岁雨季,十七和十八,用得多了,就嫌俗了,我们的大学时代,应该都有十九岁这一年,那就说我们的十九年代吧。
十九年代,应该有三种时态,憧憬的将来时,挥霍的现在时,以及缅怀的过去时。而今,对我们,只剩下一种,那就是缅怀。憧憬的日子,挥霍的日子,都长不过缅怀的日子,大约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缅怀就开始了。
赫拉特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河流在变化,而我们的变化也不比河流小,重游故地,重逢故人,多希望时光凝固,我们不老。
把记忆拉回初入校园的那一刻吧,懵懂的期盼在火车站等候接我们入校的班车,随着大巴渐渐的越走越偏辟,说不清是少年离家开始半自由生活状态的喜悦多一点,还是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大一点,好在,一系列的报到程序,让你没有闲暇思考比较。等到程序走完,大方的与送行的家长挥手送别,(当年是多么的没有良心,来送我们的长辈依依不舍,而十九年代的我们,一开始就挥霍着被呵护的自豪,一边迫不及待的希望家长快些离开,一边计划着和同学们的各项活动,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把眼光投向身边的美眉了,括号里的话很实在吧)尽管梦想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十九年代的我们还没有开始那么势利,年轻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很快就忘记了校园的偏僻,以及对环境的各种不满意,跟自己高中同学聊起现在的学校,大概都会带点狗不嫌家贫的自豪,我们的校园,有红楼,还有“青楼”,有读园,有荷塘,还有电影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玉兰花开的时候,呼吸都带着花朵的香甜。
开水房对面的鸡蛋灌饼店,大约是对食堂伙食的最好的吐槽,吃饭的时间总是排很长的队,刚出炉的面饼,表皮酥脆,吹弹即碎,内里的面,一层一层,每一层都薄薄的透着光,混合着葱和蛋的香气。
大一大二所在的校区,不大,可以在上课前十分钟起床,五分钟洗漱,再有五分钟,就可以从宿舍奔到各个教室。
大一那年,我们会模仿学长们去图书馆占座,但一般只有到考试才会尤其用功,并且埋怨自己平时用功不够。到了四六级考试季,图书馆总是一座难求,占座都是以宿舍为单位的,相信大家都有互助占座的经历。
渐渐的适应了大学生活,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大圈和小圈,周末会结伴搓个小馆子,男生会网吧里组队打个游戏(那时候应该是红警吧,或者也有魔兽),女生的娱乐则是熬夜看脑残剧(流星花园,大S版的,蓝色生死恋,别告诉我你没哭得稀里哗啦过)。镇上有个小超市,皕皕百惠,开超市的人大概觉得主要客户是大学生,所以要把名字起得有文化点吧,这个名字当时的确有很多同学查了字典。我打不出来这个字,刚才又查了一遍。皕,二百的意思。皕宋,就是宋版书很多的意思。那么现在问题是,你还记得学校门口的那些苍蝇馆子,都有什么特色菜吗。
就这样到了大二末年,我们期盼的那个时刻,终于可以搬到学校最美最大人最多离好玩的地方最近的那个校区了。尽管我们的校区基础设施还不错,最赞的是冬天的暖气(新校区表面光鲜,一到冬天就天寒地冻),开得特别足,就是足以把冬天的所有不愉快都统统赶跑的那种足。十九年代的我们,面对花花世界总是特别没良心,对不起,给我信心和勇气的暖气,为了新世界,我要背叛你。
搬家是件很烧脑的事,特别是在不知财米油盐贵的十九年代,整理的时候,发现东西越来越多,简直是整理不完。女生宿舍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盆,倒过来排着,最矮也是座七级塔,这时候最羡慕住在一楼的同学,可我住的是五楼(好像是),用最原始的办法,打包好,绳子系上,一点一点往下挪,后来感觉还是不过瘾,不怕摔的,就直接往楼下草坪上扔了。
好不容易大巴把我们以及我们的行李都塞下了,到了目的地,又是一通整理,人生第一次搬家的体验,怎一个累字了得。这次搬家给我带来的损失是,二斤肉,以及一把扇子。扇子是我去找闺蜜玩的时候,在城隍庙买的,团扇,真丝扇面,一边扇扇子,一边吃臭豆腐来着,扇面上有淡淡的臭豆腐的味道,怎么也散不尽,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以至于后来丢了很多东西都忘了,唯独对这把扇子印象深刻。
新的校区,我们系的教学楼,在某一个安静的角落,作为GPS专业的,我至今没分清那是东南角还是西北角,我觉得非常惭愧。
新校区很大,常让我有种世界很大我很小的感觉,七个食堂,我都没有全部吃过来,就毕业了。
谨以下面两句送给如今的我们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太宰治
缅怀曾经的十九年代,缅怀十九年代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不喜亦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