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特训练营初级-如何规划一个持久的习惯
-训练营目的:从习惯管理的源头规避风险
-训练营目标:使用习惯规划工具制定出高意愿低风险的行动计划
海比特第三法则:表里一致(非常重要)
第三天课程目的:
1.明确习惯层次
2.不再随意的设置习惯
找到真正可以实施的习惯。
痛点:不知道为什么要养成我要养成的这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开始去养成我认为很重要的习惯,随意开始弄,很多次之后发生混乱,养成失败。
思考问题:‘21天’是一个营销说法。左侧和右侧到底哪个是习惯?
引入概念:
习惯:养成之后很难更改
习惯化:很容易中断或终止(习惯化不能养成,看起来像习惯的样子。产生惯性的感觉像习惯)
元习惯(真正的习惯,能够被养成的习惯。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和信念相关,需要持续大量的训练。不会被小我状态改变;7habit,6大元规范,会随着成长而固话,是一个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
表层习惯(会根据工作灯状态变化而变化,几天时间可以形成)
行为习惯
肌肉习惯(运动习惯,动作的感受精准度,养成时长1-6个月)
思维习惯(养成时长6-24个月)
改变助力(从初始状态改变到终止状态需要投入的成本)
强调:元习惯非常重要。宁可用一年时间养成一个元习惯,也不需要用十二个月养成行为习惯。元习惯思维习惯可以迁移。用一年时间强化精深养成一个元习惯就足够了。在第一年训练中只训练积极主动+自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个人认为的要点:
一个元习惯可以对应多个表层习惯
一个表层习惯也可以体现多个元习惯
元习惯和表层习惯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
元习惯是一种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养成之后难以改变,应该在了解习惯养成的原理基础上,通过表层习惯的养成和牵引,循序渐进的进行养成元习惯。元习惯之间可以迁移,一个元习惯养成可以成为其他元习惯养成的基础。
习惯养成的关键点是明白各种习惯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养成习惯的目的,再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个人习惯代表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可以预见这个人成事的几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