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每个人出门,可能会忘记带钥匙钱包,也不可能忘记手机。
很多工作指令下达,都是通过手机信息,信息声的频繁响起,证明着主人的忙碌情况。
而更多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也同样将手机信息作为最佳、最快捷的沟通方式。
而在这样的状况下,你发出的信息,如石沉大海般毫无音信,还会期待对方心里有你吗?
都说“人心换人心”,人际关系的维持,往往都是发生在两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之间。
当然,在爱情里,也是如此。
两个相爱的人,无论是异地还是同城,总会想知道对方的状况,那些看似无用的闲聊里,满满的都是牵挂与关心。
心里有你的人,不会让你在发出信息后的等待里,胡思乱想,也不舍得让你的信息,沉没在众多信息的海洋里。
她(他)会在每一次信息声响起的时候,期待是你的问候,也不会只是在沉默里等你联系。
想她(他),才会联系,爱她(他)就会秒回。
最近在看《人间四月天》,说到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与爱慕,表现在众多的书信里。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只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想要告知对方,或许这样的联系有些劳民伤财。
但是,因为爱你,所以想不惜一切跟你分享我的每一个瞬间。
七十年代的人,都经历过电话普及带来的便捷的快乐,邮局不再是最好的与远在他方的她(他)保持联系的方式。
一串熟记于心的号码拨出后,听筒里传来的嘟嘟的等待声都是那么悦耳,因为知道马上就能听到心爱之人的声音,那种期待里都是爱情。
后来,有了一种叫传呼的小东西,它在只有有线电话的时代,方便了很多身边没有电话的人。
滴滴滴的声音响起,对于爱情来说就是甜蜜与欢喜,而快速给电话那头等待回复的人回复,就是爱情里的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工具越来越先进,相互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相隔千里,只要有信号塔,就能找到对方,失联的人。
不管对方会找什么样的理由,也逃不过心里已经没有了你的事实。
爱一个人的成本很低,一句“早安、晚安”就能让人感受到爱意。
爱一个人的成本又很高,回复信息的速度就能看出爱的深浅。
那些收到敷衍留言,还在跟你保持联系的人不是傻,而是还不愿意放弃。
所以,给你的敷衍找了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理解你。
那些很久收不到回复的人还在坚持联系你,不过是痴,心里依然放不下你而已。
回复信息的态度,与速度真的取决于对方在你心里的重量。
那些不回复的人,其实真的不爱了,仅此而已。
闺蜜最近十分异常,以前手机不离手的她,现在经常忘记带手机,好几次出门了又跑回去取。
我问她是不是得了健忘症了,手机都能忘带?
她顿了一下说:
“没有了要等待的消息,手机也不过只是个工具而已,忘记它跟忘记带纸巾一样正常。”
她的神情有些落寞,一副努力保持坚强的样子,想起她最近刚失恋,心里有些释然。
爱着的两个人,都会期待对方的问候,但是不爱了,用于传达问候的手机,就会变成见证痛苦的工具。
那些舍不得删的信息,那个只有一个人的对话框,都在提醒着自己的悲伤。
爱你,才想知道你在做什么;想你,才想明白你的心情。
信息里,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只言片语,都透着浓浓的情意,而只有一个人的对话框,明晃晃的显示着不爱的讯号。
没空回复你信息的人,也不会有空爱你,那些不回复你信息的人不是没有看到,她(他)只是不想看到而已。
不爱你的人,无论你的信息在什么时间段发出去,它都会渺无音讯,任凭你如何深情款款,也会被浩瀚的信息所淹没。
不爱你的人,无论你的言辞有多么直白,它都会像晦涩的教科书一样让人不想翻开,不想解读,所以更不会回复。
不爱你的人,无论之前你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如何契合,不爱就是不爱了,所有的契合,都会变成彼此间锋利的棱角不能触碰,否则就会鲜血淋漓。
不爱你的人,说没空,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将离开的脚步放的慢些,而这种慢不是想让你减少痛苦,而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罢了。
没空回复你消息的人,也不会有空爱你,她(他)不过是你人生长河里偶然遇上的人,这样的过客会遇上很多,不值得你再去怨恨对方,也怨恨自己。
人生很长,你总会遇见一些人,又与一些人走散。
人生又很短,所以走散了的人就不要再沉迷痛苦了,因为那样你会错过遇上那个对的人。
所以,别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了你遇到对的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