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4

今天被《走遍美国》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震动。

文章中写了一个孩子作文得了高分,却失落的故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如果申办冬奥会成功,你将如何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城市》,并且得了A+,但孩子却很失落,因为老师表扬最多的是另一个美国孩子的作业,而那个同学的观点是“我们的城市不需要冬奥会”。

孩子很困惑,这不是跑题吗?观点都错了,写得再好有什么用呢?他问妈妈:“你说老师是不是歧视我们中国学生?”于是,妈妈决定找老师聊一聊。老师的解释让我很震动,因为老师说:“美国课堂上,不需要绝对服从。”“如果所有孩子都跟着老师得观点去思考,没有不同的声音,是不是太可怕了。”

确实很可怕。

记得我们在大学里有的课程,老师是让我们自学,并做好PPT在课上进行交流。作业的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是,结果却深深印在脑海里。我们课上22个学生,有2个选修生,一个美术学院,一个体院学院。我们本班的20个学生的作业,除了PPT的背景不一样之外,思路、内容,问题设置都完全一样,当你听了第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知道全班所有人的作业了。跟我们思路不一样的是那两位来自其他学院的学生。

这样的事情,令人毛骨悚然。

“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这本应是大学精神最最动人之处。汪曾祺曾在文章中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南联大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却出了如此众多的大师级别的人物。他写道,应该是自由。

所以,很难想象,一个本应该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学府学生们,头脑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如此高度的标准化。

我们是不是该有不一样的声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第二章 到站,后海,我喜欢这个名字,简单明了。 我俩并肩搭乘扶梯,因为后面人不多,不知哪来的勇气,我抓...
    李北生阅读 3,579评论 4 5
  • (一) 白落梅在《因为懂得,所以悲伤》里说: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不同的自我。或开朗,或冷漠;或...
    树上的星阅读 9,465评论 16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