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第五章—要平等

怎样理解家庭教育中平等的亲子关系?如何才能实现家庭教育中的平等原则?为什么没有平等就没有教育?为什么没有平等的亲子关系?就无法让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创造性人才,甚至无法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1.如何理解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平等原则?

就是父母与孩子的个头要一般高,或者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大朋友,或者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小朋友。

2.如何才能实现家庭教育中的平等原则?

有两个方法,一是父母把孩子当做大人,二是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就要把孩子当做大人,让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正视你的认真;在和孩子游戏玩耍的时候,父母就要把自己变成孩子。

3.为什么没有平等就没有教育?

如果没有要平等这一原则做支撑,之前学习的原则,别着急,别包办,别强制,要赏识就很难真正落地。

4.为什么没有平等的亲子关系?就无法让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创造性人才,甚至无法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世界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创新创造,就会被世界所淘汰,一个人如果不能创新创造,就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创新创造是以个人得到解放,个性得以张扬为条件的而个人解放个性张扬,又是以平等为基础的,如果我们的家长想让孩子出类拔萃,那就必须要给他提供一个平等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不平等行为都有哪些?危害是什么?说教和梳理有什么不同?孩子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源不是压力是什么?如何给孩子劳动报酬?小孩子也有隐私,为何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父母面前不再隐藏隐私?

1.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不平等行为都有哪些危害?是什么?

体罚批评和说教;要求不平等;父母不承认错误;父母不兑现承诺;不让孩子批评;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当众批评孩子;溺爱

体乏批评说教等强制行为都是不平等关系的体现。体乏批评说教的反应就是关闭孩子自己的心灵之门。今后不再出现类似行为,也只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是内心认识到不应该这么做。

2.说教与说理的区别?

说教会让孩子产生本能的心里排斥,说里是在建立了平等关系之后的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就像朋友与朋之间可以辩论。

3.不平等行为,父母不承认错误:父母认错时,一是态度必须诚恳,而且要有耐心,二是认错就是认错。

如果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额外的家务劳动,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报酬,但要明确,这是报酬,是工资,而不是奖励,而且必须是额外的家务劳动。

4.不平等行为,父母不兑现承诺:要慎重的,再确定一个时间带孩子去玩,以兑现承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承诺,真的无法兑现的情况,可以让孩子提出一个在合理范围之内的非物质补偿,要求家长要接受。

5.不平等行为,不让孩子批评:真正平等的亲子关系,就应当允许孩子对父母的不当做法提出批评。

6.不平等行为,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儿童有隐私,这种家孩子隐私的行为,看似无意,实际上背后折射的是对孩子所缺乏的平等和尊重,没有把孩子当成与我们一样的成人来看待,尊重和保护儿童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少年有隐私,同样应得到理解和尊重,侵犯少年隐私,一是使孩子进行更加严密的防范,把自己与父母隔绝,二是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甚至反感不愿意再跟父母说任何事情.

解决办法:了解孩子与同学交往的状况,了解孩子懵懂的初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

7.不平等行为,当众批评孩子:以平等之心对待孩子,就不会当众批评孩子

8.不平等行为,溺爱:溺爱会使孩子变得居高临下,高高在上,对父母发号施令;

影响:溺爱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就会遭遇重大挫折。

平等汤为什么这么重要?要用几v材料才能熬制出这过平等汤?父母要认识到哪几点才是真的具有了平等意识?父母要怎样做才是真正会倾听怎么和孩子进行协商讨论?为什么交流这么重要?都有哪些交流的时间点要特别重视?

1.平等汤为什么这么重要?

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要用几位材料才能熬制出这过平等汤?

一平等意识、二认真倾听、三协商讨论、四充分交流

3.父母要认识到哪几点才是真的具有了平等意识?

父母要切实地认识到孩子:孩子虽然是借父母而来,却不属于父母;儿童有着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和成人完全不一样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没有平等孩子就不会向家长敞开心扉。

4.父母要怎样做才是真正会倾听?

第一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随意就打断孩子的说话,要在孩子说完之后,父母再说。第二,不仅不要打断孩子说话,还要鼓励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满和委屈。第三,孩子说完之后可以与孩子进行探讨交流,但不要急于给孩子的话定性。倾听时家长要充当的角色是朋友,理解者,尊重者,同情者,疏导者,而不是法官,不是裁判,这才是倾听。

5.父母要怎样做才是协商讨论?

要让协商讨论成为亲子关系中的常态父母在听完孩子的说话之后,一定要进行与孩子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协商讨论,并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达成一致,而不是强硬的下定论,强硬的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做,必须那样做

6.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与孩子进行大量的交流(充分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