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们刚毕业时是一个什么样子?是不是充满激情、满腔热血,有一种终于“出狱”的感觉?还是即将毕业心有怀念,再也不见的校园?或者有人已经提前步入恐慌期?
每个人的心里过程都有些不同,但是几年过去,你大致会将一些回想起来不是很愉快的事情给忘掉,留下你记忆中的美好,第一场恋爱、第一回逃课、第一次在校园当中做出很笨拙的事情被人取笑、第一次被老师惩罚。也许你还会听到;“你们班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别的班······
刚刚工作的时候是不是怀揣着梦想,是不是要“挣它一个亿”的冲动?或是被父母、亲戚朋友的拷问下,才迫不得已找的“我还有梦想”的借口?还是你内心真正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清楚,我猜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寝室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百度哥”。那时百度外卖还没有被饿了么收购,暂时称他为百度哥。
有一天晚上大概9点钟左右来了一位新室友,看长相差不多30岁左右的一个人,收拾好自己的床位,走出房间向我们这些人打招呼问好,简单的聊了聊,就各忙各的了。
过了几天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出来砍砍大山,吹吹牛皮,但是百度哥却不太一样,为人谦卑有礼貌,说到工作,其实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多数是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有稳定工作的在经济上也很拮据,我所在的寝室里的人大概分几种;刚刚毕业的、失业人群、稳定工作但是赚钱少的、还有个别根本不找工作也不准备上班的人,成天在寝室里泡着打游戏唱歌的人。
“百度哥”介绍自己是哪里人之后就问我们都做什么工作的,我这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找工作不好找,哥们有好的帮我介绍介绍(笑呵呵的说)。其实人家没真正想让我们给介绍工作,他很会说话。难道这种语言不能让你有自重感吗?
突然有个哥们问,你之前是干啥的啊,我之前在日本工作,我靠!那相当不错啊,日本姑娘是不“老好”了,屋里人都在大笑。
是这样,我之前是在日本工作,听着好像很厉害,其实就是在那里干饭店服务员,签证的时候写的挺好,做什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那里一年赚的钱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2万左右,我每年给家里寄10万,剩下我留下自己用,在日本三年一共往家里寄里30万,我为什么又回来是因为我媳妇要和我离婚,我还有个女儿她也想带走,我打的钱也都在她手,现在我穷的啥也不剩了,媳妇跑了,女儿也被带走了,钱也没影了。
当时有个哥们就来劲儿了,你可以起诉她啊,百度哥说;“起诉,我指定得起诉,但是现在我什么都没有,寻思先找个工作”。
别问我后来他干什么去了,他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一堆筷子。
另一个场景;是你步入社会时的难以启齿的事,如果你做过销售,发传单时,如果你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对你来说应该是一种煎熬。来一个人上来就问;“大哥看房不,这房子南明厅,北厨房,不一不顶不把山,中间卫生间,哦不要?那学区房看看嘛?客户;起开”。尤其是在房交会上,人又多,还有领导在旁视着你,那种不安是性格外向的人很难体会的,感觉自己像个任人收割的“鲁班七号”,忙的晕头转向又没有意向客户,生活还是要往前走。
你说这些好像有点悲观啊。我不悲观,我认为生活没有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想的那么不好。
余华在《活着》中表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但是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却说:“我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孙少平最后还是在煤矿工人的岗位坚守着。
那我就不要脸的结合一下两位作者的表述做一下总结;
“生来就是被动的还谈什么意义?”如果你在父母怀你之前就告诉你爸妈,说你想出来,那你牛X,你有意义。
“我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当你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时,你就要为你的人生寻找意义。即使生活淋湿了我们的羽毛,我也不要下降我的飞行路线,因为汽车尾气貌似没有天空的云彩更让你的嗅觉产生愉快的心情来的那么容易。
最后我要送我和看到的你一首小诗;
愿你做到无怨无悔,
自由的操控人生;
无论在亲情、爱情、友情面前,都能做到真实且美好的自己,
又不为金钱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