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那就是坐井观天。老师们都教导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但最近的一些思考告诉我,坐井观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我们不知到井外有什么的时候,不知道井外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时候,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天就是井口那么大。我们会心安理得地坐在井底,不想着跳出去。这就是我们的认知,而这些认知让我们有安全感,让我们处在舒适区,有什么不好呢?我们自己的认知构建了一个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让我们很安全舒服有什么不好呢?
好了,如果我们不厌倦这井口大小的天空,安心坐井观天应该是最好的状态了。但是可恶的就是那只小鸟,它告诉了井底蛙外面的天空有多么大,世界有多么精彩。一些井底蛙选择不信,坚信自己的认知,他们的生活仍然和过去一样。但总有一些心思活泛了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信了的井底蛙已经不算井底蛙了。他们会试着去跳出井底,然后去看看外面的天空。但是,不是每一只青蛙都有跳出井底的能力,能跳出去的毕竟是少数,他们或许就是那些最强壮的一批。大多数青蛙仍然是逃不过呆在井底的命运。
最终,留在井底的就是两种青蛙,但是两者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同。跳不出去的想去外面世界的青蛙,他们是过得最惨的。他们的心已经不在井底了,他们的心不在平静。他们会痛苦,因为跳不出去;他们会清高,看不起那些不相信或者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青蛙;他们会烦躁,因为他们无能为力。他们的世界观被人打破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