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妈妈,我能说“我爱你”吗?
妈妈:当然可以啦!你以前也经常说啊!
女儿:这次不一样,这次我是发自内心地想说“我爱你”!
妈妈:哦,那我也发自肺腑地说“谢谢你告诉我你真实的想法”!
妈妈和女儿热情拥抱一分钟。
这是昨天晚上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的简短故事。
以前女儿也会说“妈妈,我爱你”,现在看来,那几个字眼里含有对妈妈的期待,希望妈妈我也对她说“我爱你”。
对于女儿的“我爱你”,多数情况下,我会笨拙地回应“妈妈也爱你”。我很高兴我竟然也能清晰地说出“妈妈也爱你”。
近一年来,我和女儿的关系,由原来的上下级管教,更多地转变为知心大姐姐。一向笨嘴笨舌的我,仍然不善言辞,但对女儿多了及时的肯定与由衷的欣赏。
女儿一路走来,一直很优秀。
以前,我为她的优秀感到自豪,我觉得她优秀是因为我管教得好。
现在,她优秀,她感到自豪,我为她的自豪而骄傲。对于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我适时适度地帮助;对于她的成绩和进步,我由衷地称赞她的努力和付出。我在用实际行动主动表达“我爱你”。
“我爱你”三个字,让我思考了这么多。我很欣慰,女儿能真心地爱妈妈。
其实我从来没有奢望女儿说“我爱你”。因为我觉得,我生她养她天经地义,我不图回报。然而,女儿简单的“我爱你”三个字,带给我的愉悦一直持续到此时此刻。这种感受来自于被看到,我在家庭和教育方面的努力和付出被女儿看到了。原来,我潜意识里也在盼望着女儿报恩般的回应。
我作为母亲,想到了老家的我的父母。
我小时候,朴实的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和我们姐妹们细聊,更不会对我们说“我爱你”。甚至,我一度认为“我爱你”三个字只是存在于电影里谈恋爱的情侣间。
从怀孕、生子到养子,我对“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理解得越来越透彻。尤其是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在那个多子女的家庭,很难想象我的父母是怎样顺利支撑下来,并培养我成才。
随着自我成长和对原生家庭的分析,我对父母的辛苦和操劳充满了感激,感觉自己的微薄之力似乎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父母都会让我带上好吃的特产,还习惯性地问我“在北京花销大,你钱够花吗?我给你一些钱吧?”
对于父母一贯的付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他们从来都没说过“我爱你”,但我心知肚明,这就是父母对我的爱,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份爱。我的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就是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由女儿对我说“我爱你”,我想到了,我也该对我的妈妈说“我爱你”,她老人家如果听到这三个字肯定也会如我所想所感。她一辈子的辛苦也会被“我爱你”三个字完全融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哪有不图回报的父母啊!他们只不过不想给儿女造成压力。哪怕只是说话聊天这么简单、不费力气的事情,父母也不想让儿女分心费舌。
了解了“我爱你”三个字的真实含义和重大意义,我决定明确地回报我的父母。我要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要深情地告诉他们“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
做不到常回家看看,那就常给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爱你”,这就是对父母爱的反馈。
温情不分地域在传递,亲情相互流动,爱如此轮回。
所谓生儿育女,就是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谢谢女儿的“我爱你”!谢谢父母的“我爱你”!
母亲节的前夕,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