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只要宝起床,就开始让小艾播放马健涛的《童年老家》,第一句就是“院子里狗尾草……”,每次听脑海里都有一个画面:农村老家的四合院里长满了狗尾草。这是我二十年前回去看到的情景。
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是当地的大队书记,对于当时的农村生活,我家算是数得着的“富裕”户。记得那时母亲说省吃俭用也要把房子都盖起来。所以,我家是我村第一家浑砖的“四合院”,一进院子,就有一种特别的高大上,院子里压水井旁边长着一颗好大的石榴树,每年石榴成熟的季节,母亲都要摘下一大框都长得咧嘴笑的大石榴,邻居挨家挨户的送,最后剩下的不太好的留着自己吃。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好东西是自己吃了填坑,给别人吃了传名”。用现在的词来总结就是“分享”吧。
后来,父亲做了供销社的主任,也在他工作的集镇上买了房。我们姊妹几个也随着父亲去集镇上比较好的学校读书,母亲就书记辞职不干,一同陪读了。
一晃几十年没回过老家的四合院,直到大学毕业那年,工作分配好以后,我缠着母亲回农村老家看看,一听说回老家,母亲很兴奋,这也是她日思夜想的愿望吧,于是全家人一拍即合,那个时候弟弟在城里跑公交车,他给领导申请能不能用一天公交车回老家看看,领导也非常善解人意,竟然同意了,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开着公交车回去啦。
由于长久没有住人,院子大门的大铁锁也生锈了,从叔叔家找来个钳子砸开,这才进了院子。
看到院子里长满了高高低的低狗尾草,压水井也锈得压不动了,那颗过去每年都多产的石榴树也干枯了,枯树残页横七竖八的乱糟糟的景象让我们心里都不舒服。特别是母亲,她又是薅草又是折树枝,想让院子重新再像几十年前充满温馨。
我们姊妹几个都劝母亲别再收拾了,又不在家住了,收拾完走了过段时间不还是一样吗。
母亲这才停手,嘴里咕哝着,好像是怀念着过去住在这里的热闹。
堂屋,东屋,西屋,打开门都是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室内过去使用过的家具上也覆盖一层绿色的毛毛,那是长霉的标记,我们拉着母亲赶紧出门,年久失修,唯恐再发生什么意外。
关上大门,我们一家人坐在车上都是沉默不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五味杂陈。
这些年,对农村老家的印象深刻地刻在脑海里:那整院子里的狗尾草……
“院子里狗尾草,快高过了门梢,妈妈的味道依然随风飘……”,小艾音箱里又响起了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