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儿时的伴伙年幼夭折,有同学患病身亡,有同事车祸导致残疾,还有的拼命工作透支身体,甚至躺在病床悔恨失去健康……这些情况并不少见,似乎健康更重要。
有的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钱的日 子,谁过着都挺难,似乎金钱更重要。
健康与金钱,在人生平天的两端,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一问题,许多人曾被困扰多年。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我们更有智慧地去认识和把握。
健康与金钱的辩证关系
世卫组织(WHO)认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善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金钱作为价值交换的工具,被世人普遍使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75%的疾病与经济条件直接相关。这从一定的层次上,揭示了金钱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金钱,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哈佛大学历时85年的“幸福研究”证实,良好健康状况可使个人收入提升23%;反之,慢性病患者医疗支出通常占据家庭总收入的40%。
我们所处的时代,早也不是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但也还不是满地流金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具有绝对性,许多健康一旦受损,便再也无法修复,每一次的折损,往往不可逆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都是长期健康受损形成的叠加。
现实需求的交错博弈
对健康与金钱的关系,之所以不好把握,就在于我们对健康与金钱的需求,呈现特有的矛盾性。
子女教育、住房改善、医疗支出等现实压力,带给无数中老年人沉重的压力。因为生活所迫,有的人带病坚持工作,以维持现状。就像有的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继续经营,不过是在延缓关闭破产的到来,希望一丝奇迹出现。
有一天打车,遇见一位网约车司机。他说白天道路太堵,他更愿意晚上跑车。其实,他还不知道,长期熬夜下去,必然透支身体,到头来钱没多挣,身体先被拖垮了。或许,我们不知道的是,在生活重压之下,他怎么选择都很艰难!
生命的规律难以改变,而“健康拐点”必然会出现。人到中老年,各种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身体抵抗力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各种疾病相继引发。
当独生子女为了生计离家在外,父母拖着年迈之身进入暮年。如果让他们在健康和金钱之间作出选择,也许他们宁选健康少选金钱。
健康为本的必然选择
到底健康重要,还是金钱重要?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参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健康优先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道家讲究“形神俱养”,儒家倡导“修身齐家”,佛家追求“身心自在”,不约而同将身体健康置于修为根基。
现实生活中,面对眼前薄利和长期厚报,人们更愿意选择眼前的小利,满足于得一点算一点。长期加班熬夜,透支身体,看着眼前的金钱而忽视身体健康,因小失大,这就是导致一些企业家、科学家英年早逝悲剧的根源。
据世界银行的评估显示,健康资本占个人总财富的80%以上。对我们的健康,医生经常会说句忠告:管住嘴,迈开腿。
长期久坐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心理压力诱发的焦虑症,应酬积累的代谢综合征等等慢性病 ,这些我们都应该作为常识,早知道早预防。
某干休所,一位曾经参加革命战争、经历枪淋弹雨的老干部,95岁摔倒,导致骨折,手术后恢复良好。正是长期的健康储备,才为术后奇迹夯实了根基。
在实际生活中,健康与金钱,似乎更象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有人说,健康恰似数字中的“1”,金钱则是其后的“0”。正是有了排在前面的“1”,后面的“0”,才更加有意义。
我们关注金钱,更要关爱健康。始终把“康宁”置于“富贵”之前,牢牢守住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