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页
张秀兰告诉我,她是亲眼看到儿子出轨的。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生挽着他的胳膊,两人有说有笑地走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区,俨然像一对热恋期的情侣。
她一直跟在后面,直到他们走进一幢明黄色外墙的房子,掏出身份证在前台登记,她才转身朝反方向远去。
张秀兰没有回家,明晃晃的太阳使她睁不开眼,长时间的曝晒让她四肢无力,连拎包的手都使不上劲。她坐在广场边的长椅上,尽量躲在树荫下,侧着身子,不想让别人看到她。
过往的人很多,但没有人注意到她,更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张秀兰两眼放空,怔怔地看着远处模糊的地平线,天空压得太低,大楼建得太高,模糊不清的界限让多少人失去了方向。明明是金石熔化的八月,可她的心却寒冷的像块冰。
“我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情,”每次回忆起这件事,张秀兰无不痛心,“好好的生活他不过,硬生生要把整个家拆散。”
我静静地听着,偶尔给她递去纸巾。我知道她只是需要一个聆听者,其他的角色都是多余。
“我劝过他,他不听,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一头栽进去,越陷越深,任凭谁在上面扯着嗓子喊都不理睬。我不懂,老天为什么要让我再次经受这样的痛苦,”张秀兰看了我一眼,我知道她在想什么,于是我撇开脸——在某些问题上,我没法跟她有过多的交流。她也意识到不该再继续刚刚的话题,叹了口气,说,“帮我把床摇下去,我想休息一会。”
张秀兰躺在病床上,久久地望着天花板发呆。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白到发黄,黄到开裂的顶上,只有一扇年久失修只能勉强维持运转的三叶吊扇,昏暗的日光灯周围有数不清的飞虫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梭。长时间盯着一处看,她的眼神坚定,好像在跟谁作斗争。她不说话,眼睛也不酸,可眼泪却不断从眼角流出来,滑过发鬓,不知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一个月前,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我的家人生病住院,让我赶紧过来。说来可笑,我15岁之前没见过爸爸,妈妈在我出生的那天就去世了,一手拉扯我长大的外婆,也在两年前我大学毕业那年生病离开人世。
但当对方说出张秀兰的名字时,我还是为之一怔。为表示礼貌,我犹豫了片刻再挂断电话,然后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干笑两声:我早已没有家人。然后把这当作一个恶作剧,抛之脑后。
可到了晚上,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不论怎么用力闭上眼睛都没用。突然,心尖上冒出一个小小的声音:去医院看看吧。接着下一秒,另一个冒着火花的声音狠狠压制它:你疯啦!我拼命摇头,想甩开这缠人的念想。我用被子蒙住头,身体缩成一团,躲在黑暗处,奋力地反抗。可我却发现自己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着,等回过神来,已经站在医院门口了。
吸气呼气,呼气吸气,每当我紧张时,都会重复这样的动作使自己镇静下来,但这次似乎不管用。
我边往住院部的方向走,边问自己是否真的要这样做。直到张秀兰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我也还是没得出答案。
她几乎瘦成一把干草,搭在床沿的胳膊像一根一折就断的小树枝。眼窝凹陷,皱纹爬满她的脸,身上薄薄的毯子似乎只是为了掩盖她的落魄。她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面前,带着吸氧器,一动不动。
她睁眼见到我的那一刻,似乎有抑制不住的情绪涌上来,眼眶中蓄满泪水,伸出细瘦的胳膊想要拉住我。
对于这样亲昵的行为,我有些不知所措,一时不知道自己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尽管面前的这个人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危险,但我仍心有余悸,提醒自己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我没有如她预想的那样给她安慰,但还是走近些,端了一杯白水给她。
之后的好几天,我们都没有说话。但我跟其他病人家属一样,会推着轮椅带她去花园里走走,给她喂饭,为她擦洗身子,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当医生问“张秀兰的家属在哪”时,我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我忘记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句没一句聊天的。人生如此讽刺,曾发誓与我不共戴天的这个人,如今躺在病榻上,身边只有我一个人。空荡荡的走廊上,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窗帘没有摆动,似乎在这里,连微风都避而不进。
同一间病房的老人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一拨走了又来一拨。儿孙的欢声笑语让老人的脸上漾起安详的笑容,也让这间病房多了些许生气。张秀兰总是侧着头看着,他们也常会跟她聊天,说说家长里短。她很喜欢老人的小孙子,她说,看着他就想会起自己的孙子。
我来的第二个星期,老人出院了,一家子都走了,连同热闹一起,也带走了张秀兰的精气神。她像是被撤去支架的小树苗,一下子没了依靠,只得软绵绵地倒在原地,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
张秀兰总觉得自己走不出这间病房,失去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她只能用回忆来消磨时光。之后,我再把她告诉我的和我所经历的一点点拼凑起来,便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至于我是谁,跟张秀兰一家有怎样的牵连。总觉得在这个故事里,还没有到我出场的时候,暂且先听她慢慢往下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