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仅是一句浪漫的誓约,它需要相爱相守的两个人用漫长的一生去诠释。
在酒泉,有春节前给故去的亲人上坟的习俗。今天我们一家回乡给父亲上坟。上完坟站在门口休息。一抬头,一对老态龙钟步、步履蹒跚的背景映入眼帘。知道这是娘家一个队里的老人,却一时想不起他们是谁。问了妈妈才知道,原来是李家的大伯和大妈。不禁吃了一惊——他们已经这样老了吗?
十年前父亲去世,妈妈大部分时间在城里和哥哥住一起,两年后我调进城里工作,回乡下的时候越来越少。即使回来,也只是为给父亲上坟,总是来去匆匆。每次回来都大有物是人非之感。好几位老人已经去世,街面上玩耍的孩子,大部分我都不认识。李家的大伯和大妈这十年中几乎没怎么见过,印象中还是他们扛着农具上地劳作的样子。一晃眼,两个人都已经需要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了。此时眼前这一对相扶相携的背影,竟使我感动得湿了眼眶。
给父亲上完坟,去看望三姑妈。小时候姑妈最疼我。这么多年了,每年寒暑假我一定会去看她。一年一年,我亲眼看着姑妈渐渐的老去,原本挺直的腰杆渐渐弯下去,如今只能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行走了。姑父年近八十,姑妈也已经七十多岁。年轻时两个人总是吵吵嚷嚷,不怎么和睦。近几年,两人的身体状况都大不如前,总是轮换着生病住院,关系倒史无前例的融洽起来。姑父病了,姑妈照顾着;姑妈病了,姑父也不消停。姑父喊姑妈“老伴儿”,姑妈喊姑父“老爷爷”。地上的农活是干不动了,地全都给儿子去种。老两口养了几只羊,有活儿一起干,没事儿唠唠嗑。因为有了彼此,老来的日子也不至于寂寞孤苦。
想到自己的母亲,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总是和我们兄妹俩住在一起,虽然我们兄妹也算孝顺,但她心里总是不自在,三天两头嚷嚷着要回乡下去,可我们因为她独居乡下不放心的缘故总是反对。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母亲老了,腿脚不灵便,城里上楼下楼不方便。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城里陪母亲说话的人太少了,她感到很孤独。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俩关系很不好,总是从天亮吵到天黑,有时候还会打架。可是父亲去世了,每次念及,妈妈说的总是他的好。如今连个吵架的人也没了,怎么能不想念?我也常常想:如果父亲还在,母亲也不至于叫人如此牵肠挂肚。
老话说的好:“少是夫妻老是伴。”年轻时怎么都好过,可是当我们老了,老态龙钟,步履蹒跚,需要拄杖而行的时候,身边那个同样不再年轻的人将会成为你必不可少的依靠。人人都会有父母离世,子女远行的一天,到那时便只剩了老两口相依为命。中老年丧偶,总是人生一大悲剧。夫妻二人能相携到老,那是难得的福分。“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前世要经历多少的苦难,才能换来今生的相依相伴?又要经历多少的苦难,才能换来今生的白头偕老?夫妻能走到一起原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奉劝天下所有的夫妻,好好珍惜身边的爱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