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M框架在基类中定义各增删改查方法,子类实现保存尽可能简洁,除了各属性表示表结构(也就是POCO Plain Old Csharp Object)至少还得有表名等信息。
考虑一下代码片段: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cordBase<T> where T : RecordBase<T>, new()
{
protected static string TableName;
public static List<T> GetByID(int id)
{
using (var conn = OpenConnection())
{
var sql = "select * from " + TableName + " where ID = @id";
return conn.Query<T>(sql, new {id = id}).First();
}
}
}
public class User : RecordBase<User>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static User ()
{
TableName = "Users";
}
}
调用代码则类似:
var u = User.GetByID(1);
User子类中的静态构造函数中对TableName进行赋值;那么父类中的GetByID
方法执行时,便可以获得正确的表名。
类型的静态构造函数一般用于类型的静态数据初识化,它会并且仅会执行一次。
(RecordBase<T>若有多个子类,引用的TableName属性相互独立。)
看上去这个场景正式静态构造函数的典型应用。
遗憾的是,上面代码是有坑的。
MSDN中对静态构造函数static constructor定义如下:
A static constructor is used to initialize any static data, or to perform a particular action that needs to be performed once only. It is called automatically before the first instance is created or any static members are referenced.
GetByID
方法是在父类RecordBase<T>
中定义的;即便调用时是写User.GetByID()
,实际上是被引用的还是父类的静态成员,而不是子类;如果程序之前没有创建过任何子类实例,那子类的静态构造函数到这里仍可能未被执行。
也就是说如果程序的其它地方都没有引用到User子类,那么User.GetByID()
会抛异常:TableName是空的。
必须先在调用GetByID之前,先创建一个User实例(或者调用User而不是父类的静态成员),才能正常工作,比方说:
var tmp = new User();
var u = User.GetByID(1);
如果ORM这么实现,这就是一个大坑;如果强制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写显式代码去调用一下各个子类,也是相当麻烦。
偶找到的解决方法是:添加父类的静态构造函数,在其中触发子类的静态构造函数。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cordBase<T> where T : RecordBase<T>, new()
{
protected static string TableName;
static RecordBase()
{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RuntimeHelpers.RunClassConstructor(typeof(T).TypeHandle);
}
}
GetByID
是父类的静态成员,它被调用的话,父类的静态构造函数便会先被运行时调用,而函数内通过范型有子类的类型,便可通过CompilerServices调用子类的静态构造函数。
(RunClassConstructor函数即便被多次调用,类型的静态构造函数也只会被运行一次。)
c#中的静态构造函数虽然可以做到精准的控制各类型的初始化,需要的时候才调用,不重复调用。
但若是控制得不精准,或者说实现代码时不充分注意,便可能在程序中留下坑。若缺乏相关经验知识,那踩中坑时也会困惑不知如何处理。
实际上,我是当年曾经搞过相关的开发,所以这次才特意去测试了不实例化子类,直接调用GetByID
以确定这块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我是新手并且对文档理解不够细,那采坑是妥妥的。
c#这门语言在很多方面都相当优秀,但具体到类型、模块初始化这块,做为Go程序员,我会说Go做得更好。
Go语言不允许无效引用,更不允许模块循环引用,确保了所有的Go语言模块/类型有清晰的依赖关系。
而所有模块被引用前,便自动运行模块init
方法。
Go程序员需要考虑的场景简单,自然也就不容易采坑。
有些语言或者说工具的“强大”是体现在功能繁多上,功能越多,组合场景就越多,程序员便需要去精心琢磨各个具体场景需要如何处理,这实际上是相当大的心智负担,并且程序往往也只是做到“没有明显bug”。
而像Go这样的语言,它的“强大”之处是体现于提供尽可能相互不重叠的少数功能,程序员可以轻易的考量所有潜在场景,写“明显没有bug”的程序。
这事用术语来说是Orthogonality,偶当年第一次看到这英文词是不懂,查中文翻译:正交性。字都认识,但组成词,依旧是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