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申辩篇》(20c5-24b3)
苏格拉底就此完成了他的第一轮辩护。
在他看来,最早的原告就是在对他进行“造谣中伤”,因为他既对天上地上的事情不感兴趣,也不懂收费授业的技艺,怎么可能有罪?
当然,即使面临最严重的指控,苏格拉底依然不忘玩一把他那招牌式的反讽:“传授这种技艺而收费又如此合理,那真是可喜可贺。如果我也有这种本事,那我肯定会为此感到自豪并夸耀自己”。
不过,如此众多的原告指控苏格拉底这一事实,凭借两个“不”(相较于后来的辩护,最早的辩护确实简短了很多)就想打发掉有些说不过去。苏格拉底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解释。这个解释——他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严重的指控——是如此之重要,以致于它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柏拉图和色诺芬两人谁写的申辩更中肯。罗素就说色诺芬的论辩太过火了,“因为它并没有说明人们为什么会仇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说他蒙上如此恶名,是因为他有某种智慧。
然后他就说到了众所周知的德尔菲神谕。
话说苏格拉底的弟子凯勒丰有一天去德尔菲问神: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女祭司回答说没有。苏格拉底承认他完全给困惑住了:自己一无所知,神怎么会说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呢?可神又不会撒谎。他想去“试探这个神谕的真意”,于是他开始请教一些有着“极高智慧声望”的人,想以此来反驳神谕:看这里就有一位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他先后拜访了政治家、诗人还有工匠,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考察”,发现他们不但没有他们所谓的智慧,而且对自己没有智慧这一点还一无所知。他由此领悟到,“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是没有价值的,那个神谕无法是他用来告诉我们这个真理的一种方式……你们人中间最聪明的是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把他的这一发现告诉了当事人,最终“使自己四面树敌,引来极为恶毒和固执的诽谤”。
苏格拉底还承认,一些有闲有钱的青年“主动追随他”,不但喜欢听他揭露别人,而且“以他为榜样,也去盘问别人”,“结果他们的受害者被惹火了,但不是对他们发火,而是冲着我”,这无疑地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敌人”。
故事讲完后,我们会有些困惑:一个人怎么会因为他有某种智慧而背负恶名呢?雅典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许多哲学家都从希腊各地慕名而来,没有人会因为贤明智慧而受到指控。也许正如他后来所解释的,是他探索神谕真意的方法——辩证法(罗素语)或否定辩论术(斯东语)给他带来了麻烦。罗素说,“如果他使用辩证法的方法真是像《申辩篇》中所描写的那样,那么别人对他的仇视就很容易理解了:全雅典的骗子们都会结合在一起来反对他”。
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当苏格拉底宣称除了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以外,一无所知时,他是真诚的。然而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许多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更愿意相信苏格拉底是在说反话,他的目的不过是想暴露他们的无知。而斯东更是感觉这是一种残忍——“在他的‘讽刺’背后,在他的佯作谦虚的伪装背后,苏格拉底是在取笑他们。这就是隐藏在柏拉图的文雅和贵族化玩笑的记述背后的残忍,由于他的彬彬有礼,就更加无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