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译义: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破绽;善于计数的人不必借助筹码和工具;善于封闭的人不用门锁别人也打不开;善于绳索的人,不用打结别人也解不开。所以圣人善于救助人,而无人不救。圣人善于物尽其用,而无物不用。这就是遵循大道了然无遗的智慧。
所以人生通透的人,是不那么通透的人的老师。不那么通透的人,是通透的人需要借鉴的
圣人不好为人师。
所以,他内有深沉智慧,但看起来很愚钝。
这正是道之精深玄妙的体现。
这一章通篇都在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告诉我们,一件事到达一定深度的时候,是不需要借助什么来提现的。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就像我们前几天分享的“三轮体空”的真善的小故事。(详情可看1~3章的笔记)
有一句话特别经典:
善欲人知,便非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庄子还有一句话来很好地诠释了这句:
绝迹易,无行地难。
断绝痕迹,简单,但断绝我们行动的凭借却很难。把它翻译成通俗一点的语言,我们去抹掉痕迹很简单,但是我们心里的这一关,却很难过去。
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技艺很高超的小偷儿,他在入室行窃的时候,会戴上手套,戴上头套,穿上鞋套。这样做,第一,避免自己的头发有遗落;第二,避免自己在东西上留下指纹;第三,穿上鞋套,避免留下脚印。
他可以挖空心思的,把自己在现实,或者说物质世界中留下的痕迹都抹去,可以做到毫无遗漏,但是他没有办法过心里的那一关,每当他想起他行窃的过程,他心里的这一关都在警醒着他,都在刺痛着他,他是一个贼。这就是为什么庄子说:绝迹易,无行地难。
有一句也非常经典的话: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
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封闭的人不用门锁别人也打不开。善于绳索的人,不用打结别人也解不开。)
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真正打不开的门?什么是真正解不开的结呢?无非是心门和心结。
讲一段领读人孙涛和她初恋女友的故事,来一窥心门,探索奥秘:
初恋女友是和他认识整整十年,从初一开始就是同班同学。那时候他们两家的关系特别好,可以说继续相处下去的话,就快谈婚论嫁了。
那时候他是住到女友的家里,每天早上他们两个起来,女孩的母亲都会准备一份爱心早餐,开开心心的吃完早餐之后,他去上班,女孩去上学。
当时他是在一家西餐厅做吧台的工作,做高级咖啡师。女孩是在学封面设计,学一些国画,油画,水彩等等。他们两个从家里出来,一起坐轻轨,他先下车,女孩要多坐几站,转线后才可以到她的学校。
有一天,一如往常,他们一起出发。在车上,并没有怎么聊天儿,女孩儿看起来不太开心的样子,一直看手机,听歌儿,也不怎么理他。这时他就想到一个办法,平常,都是他先下车,这次他下车后,偷偷地他又从另一个门上来,躲在她身后,在她也快下车的时候,拍了一下她的肩膀,给她吓了一跳,一回头看,特别惊喜。看到女孩终于笑了,他心里也舒坦多了,就这样就陪她一起坐到了中转站,他再重新坐回去。
从这一个小细节中,不难看出他是大家眼中,标准的暖男型的。
他会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点点滴滴的去关注到女朋友,去关爱她,去照顾她。但很可惜的是,他们两个最后还是分手了。而且还是女孩提的分手,当时他特别的不理解,心想“我这么好的一个人,你怎么能离开我呢?”甚至还对她有一些怨怼。
然而当走过这些年的路,再回头,看这一段的经历,才发现,那个时候的他竟然那么的可怕,在生活中每一个的细节去关注她,去关爱她,去照顾她,看似是为了让她开心,其实后来才明白,那是为了透过让对方开心来获得,他是一个很贴心的,很暖心的男朋友的感觉,进而逃离内心中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攻击:“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诸如此类的痛苦和恐惧。
孙涛:就像一段完全相同的话,一个完全相同的动作。两个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语气,用同样的方式,给了我们的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么,决定我们给别人什么样感受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是语言的华丽程度,合理程度吗?是行为的认真仔细,谨慎贴心吗?我想到不是的,更多的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力量。
请仔细的看这张图片。
孙涛:其实当时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饿鬼,一个饥饿的魔鬼。脸上露着温暖阳光的笑容,左边的爪子上抓着每一个细节对她的关爱,右边儿的爪子上抓着“我爱你”。我用这两个爪子引诱她掉入我的陷阱中,一口把她吃掉,把她吞噬掉。她可能都不那么清晰,为什么,我这么好的一个人,她却没有办法继续和我在一起呢,她可能在头脑中不清晰,但是她的心我相信一定是感受到了。
就像之前群主分享他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一样:
当我们没法回到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是饿鬼,只会无尽的索取,哪怕拼命付出也是掩盖起来的证明和讨好,没法真的感动人,因为我们甚至没法感动自己……
当时他用千方百计,用各种吸引人,让人没有办法抗拒的方式,来引诱女孩掉入他精心编制的罗网,继而吞噬掉她,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孙涛:而最悲惨的是,我们内心的空虚,永远没有办法透过外界的添补而完整。不管我们获得了什么,不管我们获得了多少好的感受。我们都想要更多,我们都想要更好。内心的空虚,只能透过自己内心的力量去完整它。外界对它一丝办法都没有。人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她在头脑中会判断我是很暖的男朋友,很贴心的男朋友,我是很会照顾人的男朋友。但是她的心里却产生了一丝丝,抗拒,或者恐惧,或者疏远,是因为她感觉到我是要用她来填补我内在的空虚。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是说我们真正活通透了的人,我们真正的找到了内心的力量与方向的人。是不需要再向别人展现自己有多么精明强干,在表面上看起来可能痴痴傻傻,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如果来到了这里,就来到了道家所谓的精深玄妙的地方。
2020年2月17日
分享者: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