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交需求可以分成两类,熟人社交和陌生社交。
熟人社交就是指现有的朋友之间的相互联络、交流。
陌生社交是指重新去认识一个人,发生点你想发生的故事。陌生社交又可以分成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可以用“搭讪”这个词来解释。被动型主要是指因业务往来产生的社交需求。
那么,人们希望从这几种类型的社交行为中获得什么呢?换句话说,社交的目的是什么?请看下图。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120614-da8868abbbdeedd1.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目前主流即时通讯社交平台是否能过满足人的社交目的?看下图。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120614-e2bd107bec9a99cb.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一个一个来说道说道。
**微信**
熟人社交:这部分功能已经很成熟了,信息发送\朋友圈\红包,都很经典。
陌生社交(主动型):微信涉及到陌生社交的有漂流瓶、摇一摇、附近的人三个板块。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期,大家对于认识一个来自于远方的朋友是很有兴趣的,那个年代还有笔友这种交流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这种神交方式了。所以漂流瓶、摇一摇基本上属于鸡肋功能了。摇一摇有段时间可以摇到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其实是相当棒的。摇一摇的优点就在于,第一,可以互相传达即时交友的信息。“嗨,来和我聊天吧”第二,一对一的交流。
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刚出来时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微信能发展起来的基石。但是现在这里面已经被微商、红包骗子、各种投资推广等信息占领,基本上已经废了。再者,即便这个生态未被破坏,它也有天然存在的短板。附近的人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方式,这种社交方式虽然直接、快速,然而未必有效。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你附近,你就能约到吗?参与这种社交方式的男女用户数量极其不对称,男多女少。这种情况下,除去男方需要拥有一些客观的优势(颜值等),还需要有极高的社交技巧,才有可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悲催的是,你打败了一堆人争取到的妹子还很有可能是照骗。含泪炮。我一度认为附近的人已经成为那些在现实里很挫的妹子解决性需求的一个平台,现实里她可没这么多选择。附近的人,只是向你传达一个信息,“我很无聊,我正在看附近的人”。交友和位置的关系并不大。
**陌陌**
熟人社交:你的好友列表里有熟人吗?
陌生社交(主动型):这是陌陌主打的功能。主要就是附近的人,现在又跟风弄了个附近的直播。陌陌的问题在于,第一,过于直接的性暗示,太直接就导致参与其中的正常女性用户较少,直接影响体验。第二,跟微信附近的人遇到的问题一样。骗子,小姐,微商等。。
**QQ**
熟人社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过了活跃期,但用户的使用习惯仍未完全消失。
陌生社交(主动型):使用群体低龄化。主要原因在于QQ号码注册无限制,而其他平台的注册需要手机验证。但是在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上,更多的人是求点赞,求送花,偏离了陌生社交的目的。
**探探**
熟人社交:探探有熟人社交吗?
陌生社交:说真的,翻照片也是体力活。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在这个看脸的平台,产品经理有没有关心过那些颜值不高的用户的体验?
**脉脉**
职场社交。差点意思。但是有特色,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我们这种小城市几乎没什么用户,使用频率很低。
已经有这么多产品了,那么新的社交平台有生存空间吗?这个要结合以上对目前的即时社交平台的分析,现有的平台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如果能,那进入的门槛就很高。如果不能,那就有很大的机会进入。
熟人社交:目前来看是可以满足。但是,要知道,人的需求都是被不断发掘出来的。智能手机问世之前,我们觉得手机用来打打电话、发信息就够了。人们很难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就像微信红包没问世前,我们没觉得发红包和微信支付是一个聊天软件应该有的功能。因此,在社交内容上是可以不断的创新去激发人们的需求。
陌生社交:很显然,大部分人的需求没得到满足,目前并没有一个极具统治力的平台。微信附近的人开启了人们对陌生社交的需求,它让人们意识到,除了朋友介绍、工作关系、马路上搭讪,我们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更直接、更低成本的方式去结识新朋友。试想下没有即时通讯软件的年代,你一年可以认识几个新朋友?而现在,如果你愿意,每天你都可以让一个新的面孔进入你的生活。但是,目前的陌生社交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它无法满足人们更具体、更深入的交友需求。目前的情况就像是一个很渴的人,在一个开关只打开了一点的水龙头下,等待水龙头里滴水下来。如果谁有办法把这个龙头再拧松点儿,那么谁就可能获得海量的用户。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了,现在占据了我们手机桌面最主要位置的微信,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是如果你做社交APP,微信就是最直接竞争对手,你绕不开。如果你试图把社交分类、细化,做一个小众的软件,我感觉是没什么意思的。小众的社交软件到最后都会死。以陌陌为例,它把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拿过来当成宝,发扬光大,但是为什么现在它的活跃用户量跟微信没法比?我们中国人是很委婉和含蓄的,跟性有关的东西上不了台面,所以跟陌生社交相关的东西只能当作一个隐藏功能。你要是大张旗鼓的去弄,那就太直接了。直接,在这个时候代表着不好。试想下,你怕不怕伴侣或朋友看到你的手机里有安装有陌陌?选择做社交,就是要大众化,要用户量才有价值。小众的功能可以做为软件的一个切入点,一个特色,最终目的是要大众化。
最后探讨一下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对于熟人社交,首先你要覆盖目前主流社交平台所涉及的主要社交内容。一,即时通讯。二、支付。三、圈。其次就是你的创新部分。
对于陌生社交,有一个能够互相传达出交友意愿的方式就可以了。比如你发出一个约饭的请求,有人看到做出回应,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社交案例。你不需要让对方只知道你和他之间的精确距离。重点在于,要保证一对一的交流(区别于在朋友圈发个信息,下面一堆人回应的方式),然后要保证交流的即时性。
以上只是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