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请金庸先生给年轻人提个建议,老爷子笑了一下,缓缓说道:“年轻的朋友,希望你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到书籍中寻找乐趣,这种乐趣是别人剥夺不了的。如果你喜欢读书的话,什么挫折、失败你都不会放在心上,而且你的一生会过得很快乐。”
读书是最廉价的高贵,是我们认识世界,提高认知,丰富自己的内心,增加人生体验最有效的方式。可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是有技巧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阅读领域的翘楚之作,作品把阅读过程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由浅到深条分缕析的进行了讲解,并且分类介绍了历史、哲学、社会科学、数学等书籍的阅读方法。
这是一本美国有关阅读的系统化教材,也是畅销全球的经典阅读书。1940年出版以后就稳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一年多。后被翻译成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与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自2004年1月翻译成中文,截至2017年,就印刷了33次。豆瓣评分8.4。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高效能读书》的作者,读完这本书以后,为日本没有出现这样的经典著作感到羞愧。他说面对日本学生不读书、读不懂书、不会读书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提出破局的方法。在日本,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包括他本人,从来没有被教授过系统化的读书方法。书店里能看到的有关怎么读书的著作,都是一些作家极其个人化的方法。日本是这样,中国何尝不是。
作者艾德勒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性人物,因为编辑1974年第15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而闻名于世,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的作者。
另外一个作者查尔斯·范多伦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博览群书才气过人。早年因参加NBC一档电视益智节目而名声大噪,后来证实他参与了作弊,以他为原型的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益智游戏》。他在协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对本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形成现在版本。
一、阅读目的决定方式。
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获得资讯,比如广告、说明书等;第二是增强理解力,比如社科类、工具类书籍;第三是娱乐,主要指小说、戏剧等虚构类作品。
获取讯息式阅读和增强理解力式阅读之间的区别,就是记得住什么事情和解释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只是运用了记忆力,那么你就是获取信息式阅读。
作者开篇就讲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理解力,为了那些想要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本书所讲的阅读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的阅读艺术。
而提高人的理解力主要是论说性作品,所以这本书介绍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论说性作品。
作者认为,论说性书的主要目是在传达知识。任何一本书,只要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组成,并且作者多多少少表达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么这就是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的书。
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方法。
把上述道理用到阅读这本书本身,这本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阅读这本书就可以用到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
二、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读书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语言问题,但语言不是目的,仅仅是我们把握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单字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字义,而一个字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单字来解释。
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字,一个短语,甚至一个长句子来说明。因此,我们经常碰见一次多义、同义词、同义短语和句群现象。
了解这些,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需要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的意义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
阅读与写作一体两面,这些知识也可以用在写作过程中。鼹鼠的土豆老师曾经讲过,她读一本书可以写笔记,出一篇书评、一篇讲书稿、一篇拆书稿,攒够五本书出一个书单,挣五份稿费。
我专门向她请教是怎么实现的,她耐心讲解,并举例说:
我有两个女儿。
换一种说法就是:
我和我爱人有两个闺女。
我听了似懂非懂,总不得其法。看到这儿才明白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语言和思想关系问题。
三、读书是分阶段的。
这本书分阶段阐述了从小学生到研究生的四种读书方式,这四种方式是分层次、逐步递进的。
第一初级读书,讲解了完全不会读写的儿童如何学习,如何习得初步的读写技能。
这一层次可以称之为识字阅读,通常是在小学完成。这时候,你面对一部作品已经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和文章的结构阻碍住。但是成人也有可能还会遇到这种障碍,就是在我们阅读外文或者古文的时候。
这时候,学生能够从一本书提出来的观点,转换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可以对不同作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
第二检视读书,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地把握内容。
检视阅读又称为略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层次。
检视阅读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目标是看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仔细阅读。具体阅读时, 我们可以看书名,目录,索引,出版者介绍,进而有选择的看一些篇章,把握这本书的主题,整体框架,和主旨。
第二类是粗浅的阅读。这个规则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第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或者说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懂的书的时候,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规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
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是因为你读得快,而是因为读的少。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了书中的一小部分。
有关速读多说几句。
现在很多人迷信速读,过份关注快速阅读技巧。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超快的阅读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
要达到阅读的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用不同的速度。
正如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所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速读问题的本质是理解力。我们阅读的目的是要理解所读的内容,是要读得更好,而不是更快,所以根据不同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才是解决之道。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有时候要读的快一点,有时候要读的慢一点。慢不该慢的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理解。不论是快还是慢,这只不过是阅读问题的一个微小部分而已。
第三分析读书,彻底读透,直到把书中的内容完全转化为自己的血肉。
分析阅读是在无限时间里最好最完整的阅读。这是本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作者会紧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这种阅读方式是技巧最多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理解力最主要的一种方式。
本部分作者把分析阅读分为四个阶段,给出十一个规则,逐次用来回答四个问题:
一、整本书谈的是什么?
二、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三、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四、这本书有什么意义?
请大家记住这四个问题,这是理解分析阅读部分的主线。
作者给出的十一条规则分别是:
规则一:对书籍进行分类。
规则二:尽量简短概括出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列大纲。这是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圈出关键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架构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规则九:弄懂之后再评论。
规则十:理性表达反对意见。
规则十一:注意区分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检验是不是真正理解所读内容的两个办法:
第一是用自己的话来说。
一段意思我们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字、词、句说出同样的意义。如果做不到,或者还是用作者的词语,仅仅是在顺序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那么说明,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作者的用词,而不是他的思想。我们没有把握作者的主旨,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这个时候作者想要跟我们沟通的是知识,是思想,而你获得的仅仅是一些文字。有人说翻译是最好的检测理解与否的方法,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可能会用不同的文字来说明同样的主旨,如果你也不能分辨出作者用了许多相似的句子来说明同一个主旨的话,那么你也根本没有懂得这个问题。
这儿其实已经涉及到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不同的作者会用不同的字词句述说同一件事,或者用同样的字来说不同的事,一个读者如果不能通过文字语言看出作者背后的意思和主旨,他就永远不能做相关作品的比较阅读。
检测方法二,只看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虚构一个,主旨所形容的经验。
经过时间的检验,这是很有效的方法。能把深奥的思想解释的通俗易懂。
说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了那些玩弄文字的人的根本问题:
他们不知道语言和思想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知道同一个思想,可以也必须用不同的字词句去表达。他们生吞活剥,只记住一些文字,没有透过文字去理解和掌握文字背后的思想。
第四主题读书,针对一个主题,将多本书相互联系起来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是对上述三个层次的综合应用。
上面所说的仅是这本书中有限的几个点。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去读原著。
当然了,因为这本书部头比较大,体系严密,逻辑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知识晶体”居多,并且作者一开始就设定了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具有基础阅读能力的人,所以读起来比较难,提醒准备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做好心理准备。
“伤其十指,不去断其一指!”读一本好书,比读1万本不好的书都强。阅读作为一项技能,不仅需要自己读大量的书,学习有关阅读的知识也很关键。如果你真想打磨读书这项技能,请打开《如何阅读一本书》吧,你的付出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