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需不需要父母去塑造?

大概七八年前一个冬天,我和老公去他姐姐家。姐夫开了门招呼我们进去坐,一进门就看见她家上小学的女儿坐在床边的地上小声抽泣,姐姐则是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张纸聚精会神,对于女儿的行为完全不理睬。

姐姐一边招呼我们坐下来,一边接着看她手中的那张纸,嘴里偶尔说几个字,女儿的小声抽泣变成一两声大哭,然后接着抽泣。

我进屋里一看,原来姐姐手里拿的是青少年宫寒假招生课程表。对于这种兴趣班,她的女儿是十分抵触的,所以姐姐一提到某个课程名称,她就大哭一下以示抗议。

当时我对姐姐的行为表示极度不理解。孩子上小学,周六上午要学古筝,下午学书法,周日上午上作文课,下午写家庭作业,整个周末显得十分紧张。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寒假,孩子既然不愿意去上,为什么还要白白地花这份钱让孩子去受罪呢?孩子应该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啊。

然而几年过去后,我对孩子教育方面的认知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学习了几本育儿书籍,以及自己孩子成长起来积累的经验,这些知识让我的认知在成长。

1 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兴趣。

姐姐当时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乐器是要求她必须会一样,孩子自己选择的古筝。至于作文课和书法课,一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二是为了调整她的写字坐姿,以免造成脊椎变形,三是为了让她远离电视和手机,保护视力。

虽然古筝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枯燥的练习却让孩子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姐驵边鼓励,边强势要求她坚持下去。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明白了, 很多孩子的特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如果家长帮助着坚持住,一般的都可以坚持下来,如果家长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样喜欢的坚持下去,成功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

很多孩子都是在学着学着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之后才开始发展成为兴趣的,不去培养,怎知兴趣是什么?

2 让孩子的人生充满自信

哥哥家的孩子与姐姐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小的时候学习舞蹈,后来因为一次胳膊受伤,就停下了。养了一段时间,基本功都荒废了,孩子不能接受从头再来,哥哥也没有强迫。

可是到了九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有的是画画,有的是书法, 有的是某种乐器,有的是唱歌跳舞。哥哥家的孩子看着别的孩子经常能够表现自己,曾一度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此时再学习一种特长,时间上不允许,因为马上要中考,之后的高中三年还要住校。好在后来排解的还不错,家长帮助她挖掘自身的优点,慢慢又恢复成了一个阳光少女,但心里总是觉得有些遗憾的。

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有自信,在适当的时间,家长还是需要有一些强势的坚持的。

3 教育孩子讲究方式方法

到现在依然会有人认为过多培养孩子的兴趣会耽误主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几年来各省的高考状元,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艺的。

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比如一开始我提到的姐姐与她女儿的日常互动,虽然我现在认可姐姐的初衷,但不完全认可她的做法。怎么消除孩子对未知的抵触,换成探索和征服,每个孩子不同,家长采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有两点要让孩子感知,那就是爱和陪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经验的积累,人的认知是会发生改变的。比如育儿这一方面,我的知识是空白的,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看过很多本书,并不套用,而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需要去运用。我不是什么育儿经验丰富的人,一边摸索,一边学习。

如果不是天赋很高的思想超前的人,那就努力做到自己不去落后。我们要做到承认自己不会,然后去学习。我相信,学习能提升人的认知。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反复练习是不够的,一定要做到主动学习,触碰自己并不知道的知识,加以思考之后去运用。

通过学习,通过思考,通过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活一个精彩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