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是一个人要想千古留名,又谈何容易。
纵观中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每一个朝代当中,能被千古流传的,一般不外乎就是有至高王权的王侯贵胄,或能辅佐君王的治世能臣,或功高盖世的将军大员,当然也不乏被逼造反的乱世枭雄,这些人能被历史铭记,代代相传的理由都是他们的地位足够高,或翻起的浪花足够大,使他们有机会入册国史。
地位足够高和翻起的浪花足够大,我想我们这两件事都不要想了,想也是白想。那么如果我们既做不到这两点,还想人过留名,那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历史上既不靠地位也不靠造腾还被千古流传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虽然他们这些人也做过官,但他们的名声并不来自他们的官职,而是他们的诗词名句。李清照就更是无官无职而且是一介女流被千古传颂的奇迹了,她父亲虽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在我们眼里也是个大官了,但是要想青史留名他还是沾的闺女的光,要不是李清照,谁会知道世上会有个李恪非呢。
历史人物能够千秋万代被传颂,要么被写,要么自写,三国中有很多历史人物都被写得活灵活现,将近两千年过去了,我们还津津乐道,他们都应该拜一部《三国演义》所赐,而《三国演义》的作者也同样被历史铭记。
我们知道的历史名人如孔子,老子,都是因为著书立说,才让他们的思想光照千秋。但有一些能人,虽然他们也在思想上有很高的了悟,比如范蠡的老师计然,但因为他们没留下什么重要文字,而仅仅被历史一笔代过。更不知道有多少能人志士,连被历史提上一笔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拼尽全力在天空划下一道亮光,因为没有文字为其延续光芒而很快陨落在历史的天空中。
从近处说,三毛、张爱玲、琼瑶她们也是凭一支柔弱的笔,成为历史长河里永远闪光的星星。
无论在什么领域做的好,最后肯定一个人业绩的还是文字,这就是专家教授学者要写论文的原因吧。日本的山下英子把做家务都写成了书,我觉得成就她的不是家务做的好,而是书写的好。
所以一个人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才需要写作,写作是一个人证明自己活得成功的最好方式!
虽然,写作也需要勤奋和一定天赋,但最起码让柔弱的人不必去统领千军万马不必去位极人臣而一样有了名垂千古的可能。
对于写作如果说天赋很重要,勤奋只能更甚之。春上村树的日更三千,金庸的日更五千,唐家三少数日更上万,数十年、十数年的坚持真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我日更一千都难的要命,看到别人的成功,对自己也是激励,以后再难也要坚持。
我觉得有天赋没有勤奋,一切等于0,有勤奋没天赋,勤学苦练还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有位知名作家说,即使不能保证质量也要保证有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