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佑安,别号稼轩。他生于金宋乱世之中,年少时就加入抗金义军,甚至不惜千里追击,手刃叛徒。归宋后,他一心抗战,力主收复中原,并献上良策,随时准备马革裹尸而还,但因为与当政派政见不和,屡次遭到调任、弹劾,最终退隐山居,作词抒怀。他的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有家国大爱,又有儿女情长;既有豪情万丈,又有柔肠百结;既有凌云之志,又有生活意趣。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
开禧三年(1207年)10月3日,南宋词人辛弃疾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回首他的一生,从青葱的少年到沧桑的中年再到满面尘霜的暮年,他都没能实现金戈铁马、沙场点兵的梦想。高高庙堂上,栖居着他的理想,而这栖息寄居之地,终究不是他的归宿。梦想丰腴,现实寒瘦。繁华褪尽,一切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云烟,一吹便散。
他的词句,世人皆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辛弃疾词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