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永不褪色的奋斗密码
在太行山巅,有一条蜿蜒如龙的“天河”,它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人类用双手在悬崖峭壁上镌刻的传奇。上世纪 60 年代,林县人民以 “愚公移山志,十年修一渠” 的坚韧,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全长 1500 公里的红旗渠。今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迎来 60 周年,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的精神,不仅是林县人民改写命运的力量源泉,更是新时代激励我们破浪前行的精神密码。
不认命,是打破宿命的勇气。在“十年九旱,水贵如油” 的林县,缺水曾是刻在土地与百姓生命里的宿命。然而,林县人民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坚信人定胜天,毅然扛起工具,向巍巍太行山宣战。这种不认命的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面对芯片技术 “卡脖子” 难题,科研工作者们日夜攻关,突破技术壁垒;面对贫困,无数扶贫干部扎根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用行动证明,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有不认命的勇气,就能在困境中开辟新的道路。
不服输,是迎难而上的执着。物资匮乏、技术落后,修建红旗渠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但林县人民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硬生生在坚硬的山石中凿出渠道。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越挫越勇,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关键。如今,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出发,最终让 “嫦娥” 奔月、“祝融” 探火;在体育赛场上,中国健儿即使面对强敌,也永不言弃,用拼搏书写荣耀。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们在挫折中成长,在挑战中超越。
敢于战天斗地,是改天换地的豪情。红旗渠的修建,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较量,更是对自身极限的挑战。林县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份豪情,在新时代化作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华龙一号” 核电走出国门;从 “天眼” 探空到 “蛟龙” 探海,中国人民以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在各个领域创造着新的奇迹。战天斗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
红旗渠精神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号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依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只要我们传承和弘扬“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的红旗渠精神,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让我们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在拼搏中成就伟大梦想,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