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今年的秋天与冬天可谓是——无缝衔接,天气预报说降温身体的每个毛孔立马就感受到寒意来袭,似乎一夜之间树叶就开始由深绿走向泛黄,还没来得及思考树叶就夹杂着黑色斑点随风吹落到潮湿泥泞的土地上……

小时候读过郁达夫《故都的秋》那是关于北平秋天萧瑟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在节气变换中出现清净和悲凉的心情,也看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那是丘陵地带别样的秋表达出对故土的热爱,一种平和、惬意的生活状态的回想,关于济南还有意思的历史典故:乾隆皇帝当年登上济南城墙,遥看远山想起元代大文人赵孟頫,于是乎派人八百里加急从京城取来他的名作《鹊华秋色图》来对比和赏析鹊山和华不注山,而画里山川地形与实际地理不符,影响到他的伟大军事作战蓝图,这幅名作又被打入了“冷宫”;人们熟悉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传达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秋天最喜和绵绵的雨相搭配,这种氛围里会让人精神无意识的“放空”——平日里奔波忙碌的心得到了一丝丝缓冲,这种缓冲又解不了生活的压力和苦闷,反而无形中又助长了悲苦的情绪的肆意蔓延……

反观古人的生活方式比今人的生活方式简单,相对来说有大量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像今人那点可怜的仅有一点点空间也几乎被占满:不是忙于工作中的繁杂琐碎,就是忙于生活中的鸡零狗碎,要不忙于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和尔虞我诈,可能仅有私人空间就是洗漱后睡前的那点点,但也可能被手机里的短视频和购物所占据,如果丧失了这点仅有的“时间”——可能会失去了对别人的充分认识,也失去了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这点时间”看似没那么重要,实则对人的本体和精神状态影响深远,它由量变增加到质变再到变质,比如再好的汽车发动机它也需要加油和保养的时间,机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很多时候,人们对“美好的回忆”总是觉得太短暂,而对于“痛苦的记忆”又觉得很漫长,甚至是种煎熬!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四季:有初识如沐春风的相看两不厌,也有骄阳似火的你侬我侬;既有秋风萧瑟的冷战对抗,也有凛冽寒风刺骨的拉黑冰封……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可以满腹热情,不顾一切的敢冲、敢做,不去计较任何的得失,一种“勇气”常伴左右;人到中年,心里莫名多了一份牵挂和顾虑,随着年龄的递增关于“勇气”开始此消彼长,甚至出现“断崖式”。从呱呱坠地到初长成,从咿咿呀呀到发育成熟,我们不仅经历了节气的四季变换,也在经历人生的春夏秋冬。
对于“秋天”喜爱的人不比“悲秋”的人少,喜欢听雨的人不比喜欢秋高气爽的人少,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看似是在听雨,实则是在“听心”: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体悟——就像那句经典的禅语:风动,幡动,心动。究竟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人生初见还是秋风悲画扇,都是从热闹非凡最后归于万般寂赖。
此岸与彼岸、现在与未来、刹那与永恒等等,一切都在无时无刻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事物是恒古不变的,伟大的秦皇汉武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雄伟壮阔的埃及金字塔也会被历史的风沙风化,不外如是——沧海桑田,没有什么可以抵挡时间滚滚的洪流,也没什么不能烟消云散的……
2025年10月22日 雨夜写于静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