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父母成长加油站”群里咨询了一些关于爱与规则难协调,孩子同理和柔软心不够的问题,刚好前些天朋友把孩子放我家几天,孩子当时也表现出有原则和规则却灵活不足无法变通的情况。比如我急需要帮助时问他能否给我一个他包里的空塑料袋,他断然拒绝因为那是他的他有权拒绝。吃完饭我让他把自己座位周围清理干净,他也拒绝认为桌子是我家的他凭什么给我们擦桌子?我儿子比他小三岁,不小心碰了下他的头,他一定要摸回来才算公平。孩子的每个做法都有充足的理由,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论,而他此刻的逻辑模型却又会离父母的期望“能理解人有爱心有同理心”相去甚远。我对朋友了解,她非常爱孩子也很用心在陪伴孩子,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会在遵守原则的同时灵活性不足呢?
我自己在两个孩子的陪伴过程中,曾一度很迷茫于这个问题比如当我全然的允许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时候会担心纵容孩子宠溺过度,当我严格地执行规则以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我负责抵抗挫折的人时往往又会引起孩子的对抗哭闹,让自己纠结难受左右为难 。在这几年对内心的探索中,我渐渐地体会到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而规则与爱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度,基于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规则能让孩子体验自我负责而爱与支持则能温暖孩子留存美好,两者同等重要。孩子的成长需要在体验中不断丰盛,如果他们自己没有体验,大人说再多道理也没有用。如果规则执行过于刻板,孩子体会不到爱的流动便容易强调规则而不会变通如朋友的孩子。
对于父母与孩子这层特殊的关系,我们的身份定位特别重要,作为最紧密连接的人,灵活性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尤为关键。比如孩子在学校老师可以执行的规则而在家里父母同样执行要么无效要么适得其反。在需要规则时温和而坚定的执行,让他们体验约束感时也能收到父母爱的温暖与流畅,而后者更是根基。
有一次陪女儿跳舞,一位妈妈在窗边观察女儿发现女儿当天上课情绪不对,那位妈妈对我说:我今天从外面回来直接上课,就丫头一个人没有换衣服,她很不自在,在里面一直不开心,我还是回去把衣服给她拿过来吧。她便骑车回去给孩子拿衣服。她女儿换衣服时,那位妈妈用同样的方式跟孩子表达,孩子感受到妈妈这么细腻的呵护与爱,换完衣服很开心去跳舞了。当时这位妈妈的行为很触动我,无论别人怎么说妈妈都始终在这里无条件支持和爱你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或许看起来她确实有些宠爱孩子,而对于孩子其实只是一种爱的表达一份正向的爱的美好体验,所以她的孩子非但未被宠溺坏而是非常体贴和关爱妈妈并能投入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聚焦在解决问题上,让孩子真正敢于承担并有能力解决问题。
不好的结果发生后我们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再去责怪孩子的对错,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无力承担而逃避的模式。这暑假我外甥女(11岁)住我家我观察到她有极强的逃避模式,比如我让她自评一下对清洁工作的满意度,她立马开始哭以逃避我的批评即使我并没有想要批评她的意思;让她喊外婆吃饭,她看到外婆有些生气根本不喊直接走开。她内心的恐惧和担心被批评导致她不敢直接面对而可能有更坏的结果(她可能被认为不懂事,她无法解决当下的困境解决问题)这些都与她父母平时严格管教灵活不足有关。
女儿上跳舞课,我要求她自己整理和背书包,有一次连续两次她都没有带舞蹈鞋。我顿时有些生气想要责怪女儿(这是我原生家庭的惯用模式),女儿感受到了危机立马先逃避和推卸责任,责怪我为什么没有给她带舞蹈鞋为什么没有提醒她,身体有些紧张和担心还拒绝去上舞蹈课。那一刻我立马意识到即使我想要让她承担此刻她更需要我的支持和安慰,如果我一味强硬女儿便不敢承担和也不愿意面对惩罚而变成一个逃避的人。我立刻调整自己并抱着安慰她,理解她并非故意不拿而是走得太着急忘了,并建议我们买一双新的舞蹈鞋那样就不会迟到了。这时候她身体才慢慢放松下来,而于她既感受到妈妈的支持和一份安全的爱,也学会了面对问题时快速地想办法解决。
第三:鼓励孩子通过付出与经营来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哭闹责怪抱怨。
我家姐弟之间难免会争抢东西意见不一。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参与太多鼓励某一方忍让很容易造成孩子需求被压抑自我意识不足,如果一味不引导又担心未来姐弟太过自我而缺乏亲情。特别是小儿子,经常会跋扈地挟持姐姐,我便经常鼓励他用分享和付出的方式去得到回报,也强化他分享后的喜悦引导他去体会被分享者的开心。前几天一个早晨带儿子去上课,儿子很希望姐姐陪着,而姐姐想待在家。儿子百般央求,姐姐都不愿意以提出诸多无法满足的条件为理由拒绝。眼看着要迟到,我都有些急躁和不耐烦了,引导儿子允许姐姐做自己的事情他却不愿意。我便拿了块饼干哄儿子走居然还对儿子说:姐姐不陪你以后你也不陪姐姐上课吧。说完立马就感觉自己错了,这样的话太不利于培养儿子的胸怀和格局,需要做些补救于是开始了跟儿子有了如下谈话:
我:儿子,以后你会陪姐姐上课吗?
儿子:我还是会陪姐姐上课。
我(被惊倒了,以为他会说不陪了,做好了引导的潜台词呢):真的啊,妈妈好为你开心。你只要主动陪姐姐了,她以后也肯定很愿意陪你的,是不是?
儿子:嗯,姐姐她下次就会陪我来上课的了。姐姐一次都没有陪我上过课。
我:真的吗?我知道了,你上课的时候姐姐总在上学。那你打算怎么办
儿子:我回家跟姐姐说我会陪她。
我:真好。
跟儿子的这番对话让我很惊喜地发现平时给他播的种子已经慢慢发芽变成他内在的思维模式了,作为父母,把我们的爱与细腻植入到日常陪伴中,用我们的生命去陪伴守候他们,他们也便同样有爱与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