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施一公,在文章里,谈及“批判性思维”。他认为:“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只有时间的付出和刻苦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那么,如何练就“批判性思维”呢?最直接途径之一是对负面结果的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负面结果,就是错题或不理想的成绩。负面结果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视,不能回过头来分析与反思。好的成绩的取得,先从负面结果入手;然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施一公说:“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探索型研究课题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取得进展的过程就是排除不正确方向、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将这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靠的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并强调:“我对一帆风顺、很少取得负面结果的学生总是很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科研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因此,要训练批判性思维,不要等到到本科生、研究生阶段;从小学就可以开始训练。
现在高考整张语文试卷,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设计很多。这是造就大批创新性人才所必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