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我们害怕独处,黑夜到来时,我们总习惯待在父母的怀抱中;
上学后,我们觉得独处是一种尴尬,下课时我们总会结伴上厕所、结伴吃饭。
同学之间,总会炫耀自己有多少多少朋友,认识多少个外校的人,以显得我们不那么孤独。
可等到成年之后,我们才蓦然发现独处的可贵。
许多男人,在下班开车回家后,要在车里抽支烟再上楼。
因为在那短暂的20分钟里,他不必面对公司的烦心事,也不必面对家里的柴米油盐,信用卡的透支、房子巨额的贷款,仿佛在那一刻都彻底清空。
许多女人,在当妈之后,洗澡的时间越来越长。
因为在那密闭的独处空间里,她不必理会孩子在外咿呀哭闹的声音,仿佛世间所有的烦心事,都于己无关。
有人说,成年人之所以常常疲惫,是因为诸多身份的叠加。
每一天,我们急匆匆地走在路上,身份在不断地切换,从父亲母亲到儿子女儿,从公司员工到妻子丈夫……
渐渐地你发现,我们长时间都戴着面具,以至于有一天模糊了面具与面孔的区别。
我们总是尝试扮演好所有的身份,却忘了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原来,独处,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 01 -
一个人独处,才能完全成为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列单程的列车,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
可是无论是谁,他们都只能陪着你走一段路,最终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感受孤独,这是人生的常态;能享受孤独,这却是一个人的能力。
一个人逛街,你不必受到别人时间的限制,走走逛逛,想停就停;
一个人旅行,你可以说走就走,更有那份静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个人读书,你可以享受夜的静谧,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另一个天地。
还记得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
是啊,人生这么短暂,何必每日游走在那些无意义的饭局中?
何必频繁地参与到形形色色的聚会中,何必担心因为自己独处,而成了别人眼中的凄凉?
毕竟那些狂欢与热闹散去之后,孤独的感觉会更加强烈,空虚的你依然空虚。
不如给生活留点空隙吧。
在繁忙的工作后,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一个人待着,赏花听音、看书喝茶都好。
哪怕只是静静待着,不必为了“伪合群”,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人只有独处,才能彻底摘掉面具,撤去铠甲,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人只有独处,才能和乏味的生活握手言和,让往后余生过得更加舒适。
才知道,独处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能完全成为自己。
- 02 -
一个人独处,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作家张方宇曾说:
“越是优秀人就越是喜欢自己独处,因为一切都清清楚楚,越是无聊的人就越是想和别人搅合在一起,当一切都变得不清不楚,他们就有了下手的机会。”
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要想变得优秀,就必须经历一段独处的时光。因为通往优秀的路上,总是孤单。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那些在某一领域做出成就的人,多少都有点孤僻。
村上春树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跑步也好,写文章也罢,一个人的时光,他总是效率满满;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位冥思苦想的物理学家来说,像灯塔管理员这样安静孤寂的工作是最理想的。
反观那些忙于迎合与应酬的人,看似天天忙忙碌碌,却再也没有时间提升自我。
他们看似朋友很多,但真正需要帮忙时,却没有人真心愿意帮助自己。
成年人的社交,本质上不过是一场等价交换。
只有独处,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社交的重要筹谋。
否则,便活成了惯于取悦他人的乌合之众,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琐碎中,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才知道,独处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 03 -
一个人独处,才能让婚姻更长久
常听身边的女性朋友说,自从结婚之后,老公对自己的态度大不如前。
有时候他打电话的时间久了点,回家的时间晚了点,就会忍不住疑神疑鬼,满心猜忌。
常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文章:《爱你的人,总会秒回信息》、《他不是忙,只是没那么爱你》。
心里不禁在想,在这个工作如此繁忙的时代,要求别人秒回,本来就是一种苛责。别人的怠慢也许伤人,但却能让你更快成长。
学会独处,才能让你在婚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
刘若英在婚后曾写过一本书,叫《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在书中,她写到了自己的婚姻状态:
我们常常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喜欢的电影;
我们常常坐在一起,各干各的事情,虽然不说话,但也不尴尬;
我们有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餐厅……
很多人对这样的婚姻感到难以置信,可是,这却是刘若英保持婚姻稳定的致胜法宝。
两个人,只有互相牵挂却又不互相牵绊,才能肩并肩走得更远;
两个人,只有保持亲密却有间,深情却不纠缠,才不会在爱里患得患失,最终失去自我。
才知道,独处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为人只有学会独处,才能让精神不依附。
在婚姻中能获得幸福的女人,总会把握好与另一半的界限与距离。太远,显得陌生,太近,又彼此束缚。
只有偶尔陪伴,偶尔独处,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恰到好处,持久而亲密。
朋友曾说,成年之后,我常常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每一天的生活,都如同战场。
是啊,单位里的绩效、老板的要求、家里的柴米油盐、孩子的升学烦恼,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于是独处,便成了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中了“孤独”的魔咒,把陪伴当成最长情的告白,把孤独当成了恶魔。
我们兜兜转转在垃圾社交中,我们习惯于取悦和迎合别人,我们害怕被别人当成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孤独患者。
可现实却是,我们微信里有三千好友,却依然孤独得像条狗。
既然如此,不如在繁忙的生活中匀出一点时间给自己,从忍受孤独到接受孤独,最后再到享受孤独。
那时候你才发现,原来,独处,才是这个时代治愈自己的最好方法;独处,是我们对抗未知世界最好的武器。
余生,愿你能与孤独握手言和,享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在车马喧嚣中修篱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