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城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去城市化”,历经三十年之后,现在西方生态化的主流叫做“转型城镇”,英文叫做transition towns,什么意思呢?社会群体计算food print(食物足迹)以及eco-print(生态足迹),据此形成本地化的食物短链方式。如果一个地方的食物足迹和生态足迹太长,那就不可持续。因此,西方的转型城镇,是发动市民社会参与,把绿化草地改成菜园,把市树,那种成批种植的行道树,改成多样化的果园,街道和社区的公园就变成了市民可以就近参与式的搞都市农业的场地,那也就是缩短城市的食物足迹,减少生态足迹。这样,市民越来越强调食物的localization(本地化)。越多采用本地化的食品,应季的食品,你们就越进步,越表明人类有了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进步。
这就是现在的西方城镇化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西方的城镇化还出现了另外的新趋势。那就是西方社会已进入中产阶级化了,你们也都知道欧洲人口70%左右中产阶级人群。随着社会的中产阶级化,要求的主要是安全,包括生态安全。于是乎,西方现在讲求什么呢?注意其中的差别,我们还在产业文明阶段,讲的就是要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然而,这个追求已经out了。需知,在中产阶级占主体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强调“三慢”,慢食、慢城、慢生活。生活节奏大家要慢一点,意大利有叫慢城运动的国际组织。中国近年来也有慢城了,江苏南京的高淳县有一个乡镇,在意大利申报了中国第一个慢城,以这个慢城概念,变成了一个文化旅游,变成了一个乡土文化的体验,等等。
——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